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十八章 一语成谶(2 / 2)

不过,犯错也不可怕。

孔夫子说: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;佛家亦有云: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华夏自古提倡宽容,犯错之后立即认错改正,很容易获得谅解。

鼎鼎大名的汉武帝就曾下过罪己诏,但今上…时至今日,似乎毫无动静啊?

皇帝为政不仁,却毫无悔意。

这还了得?老天爷知道了,会降下更多天灾惩罚的。

这番话也不知从何说起,但迅速在营地里不胫而走,灾民们饱受折磨的脆弱心灵里充满了恐惧。

得益于分区管理,专人负责的制度,当两日内有五名官差先后报告,听到类似的言辞时,杨浩顿时面色凝重。

沈放虽然莽撞,但到底生在官宦之家,自小耳濡目染,知道这等流言蜚语的严重性。

没有任何犹豫,两人立即赶去黄河大堤,将此事告知尹洙。

闻讯的尹洙也立即神色凝重,大灾之后本就易生谣言,却不想这次的谣言竟如此诡异,瞬间就涉及到了皇家。

春日里皇三子夭折,朝中有人提出立宗子为储,惹得官家大为不悦,自此皇嗣问题就成了禁忌。

而今在自己管辖的救灾营地里,竟然传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,这还了得?

更要紧的是,流言短时间内快速传播,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,这是有人不安好心,伺机而动的征兆啊!

尹洙沉声道:“我这就回营地,严查造谣之人,稳定人心。”

“大堤这边…尹判官,你不管了?”沈放一眼看过去,黄河水位已经下降,加固堤坝的工程如火如荼,也正在关键时候。

“大堤加固有条不紊,有陕州佐官负责即可,倒是营地…”流言之事,让尹洙很是不安,着急返回处理。

不想却被杨浩阻拦:“尹判官,营地固然要紧,但小子窃以为…大堤不可掉与轻心。”

“为何?”尹洙眉头微皱,沉声追问。

“散播谣言,可能确实有人图谋不轨,但营地里是一群老弱妇孺…”杨浩轻声道:“靠这些人,能掀起什么风浪?”

尹洙微微迟疑,回头往看了一眼大堤上正在干活的众多青壮,顿时回过神来。

图谋不轨,青壮男子才是主力。所以大堤工地可能更为重要,自己险些本末倒置。

这边杨浩续道:“尹判官,流言事小,真正让人担心是图谶语言,乃至……鱼腹丹书,夜半狐鸣之事。”

秦末陈胜、吴广曾藏丹书于鱼腹之中,又半夜模仿狐狸喊出了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,这才有了大泽乡揭竿而起,拉开了亡秦序幕。

尹洙闻言,心中又是一震,图符谶语是叛乱生变常用的手段,也是历朝历代最忌讳之事。

“杨小哥,你是说…会出现图谶预言之物?”

“只是猜测而已。”

杨浩沉声道:“弥勒教于潼关、陕州活动,行为诡异,尹判官想必知道。所以小子揣测,兴许此事与他们也有关联,装神弄鬼是邪魔外道的惯常手段,不可不防啊!”

“杨小哥所言不无道理,可是会是什么?出现在何处呢?”

尹洙盯着黄河大堤瞧了片刻,回头看着杨浩问道:“会是在黄河大堤上?”

“图谶蛊惑和祥瑞一样,都得有让人信服的出处才行,比如前唐的洛河献碑,破土见太岁等。”

杨浩道:“思来想去,营地周遭并无类似机会,倒是这黄河边,土石塞流,掘土固堤,最容易做手脚。”

沈放讶然道:“杨三郎,你说的未免过于玄乎了吧?”

“也许是我多心了,但小心防备总没错。”杨浩心中苦笑,他不会说,不可一世的蒙元王朝覆亡,就是从黄河里挖出独眼石人开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