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九章 危险的生意(2 / 2)


杨浩试验多次之后,总算有所进展,记录下各种数据后,便将糖水盛于桶中,裹上厚布加盖封存。

等上数日,等里面的温度降下来,冰糖结晶就会出现。

可是,一个问题出现了――颜色。

结晶出来的冰糖不似后世那般晶莹剔透,而是杂色浑浊,大大影响了观感和食欲。

究其原因是原料问题,这个年代蔗糖粗糙,难免杂色,有点类似后世的红糖。白砂糖是稀罕物,明朝以后才开始成为主流。

除色提纯其实并不难,可杨浩轻易却不敢做。

因为他猛然意识到,自己无意间触动了一块很大的蛋糕。

古代盐铁粮、盐糖茶不是寻常商品,这几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,蕴藏着巨大的利益。

粮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买卖,但盐铁官营是历朝历代的传统,糖、茶、酒也都是朝廷严格监控的产业。

大宋有《榷茶法》,种茶、采茶、售茶都在有司严格监控下进行,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。

酿酒也有严格控制,东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店获准用粮食酿酒。

这些大店表面是商贾打理,但背后与皇亲国戚,将门勋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深不可测。

糖又岂能例外?

历史规律告诉我们,一旦形成垄断,革新必然受阻,恐怕这也是多年来蔗糖质地无甚提升的原因。

弄出白砂糖和冰糖,绝对可以迅速得到市场认可,可无疑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,后果可想而知。

寻常市井商贩涉足其中,不仅是为人作嫁,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,甚至连骨头渣子都留不下。

有命赚钱,也得有命花才行。

这是一桩很危险的生意,所以杨浩谨慎地停了下来,在抱紧一根足够粗的大腿之前,不可自寻死路。

杨浩有些后怕,自己太想当然了,也有些后悔“信口开河”。

不过幸得及时醒悟,也让他清楚认识大宋商业环境,以及社会本质。

世上从来不存在纯粹的商业环境,封建帝王时代尤其如此。没有相当的地位和权力,生意想要做大很难,也很危险。

想起初到东京时,自己还对婶娘“吹牛”,几年之内成为东京最富有的人家,而今看来有些想当然了。

幸好婶娘没有当真,但果子张那边恐怕要失望了。

不过嘛,奶糖倒是可以尝试一下。

奶糖只算是哄小孩的零食,且主要原料是牛乳,对整个糖产业影响不大,可以适当试水,积累经验。

牛乳大火煮沸蒸发水分,加入适量蔗糖与食用明胶,奶糖的雏形便算成了。

前两样都是现成的,唯独食用明胶难制。

杨浩只能用猪牛羊的皮、骨为原材料,在后世关中煮皮冻方法的基础上摸索,逐步实验。

期间难免需要一些形制特殊的器具,好在食肆附近就有一家铁匠铺子,杨浩曾经光顾,铁匠老李的手艺相当不错。

平日里生意很好,火炉风箱整日不停,锤子落下,火星四溅,老远就能听到打铁声。

然而今天,杨浩上门的时候,铁匠铺里却冷冷清清。

两个徒弟不见人影,老李则倚在火炉旁,手中捧着个酒罐,百无聊赖地灌黄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