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六章 开门迎客(2 / 2)

商谈妥当,当即签订契约,十二两银钱随即支付,杨浩便在大宋拥有了第一间商铺。

不过,立马开门营业是不现实的。

招牌肯定要新做,店铺内也需要重新拾掇,陈旧的灶台需要重砌,黑黢黢油浸浸的案板肯定要换。

店铺内不需精致装修,但屋顶需要打扫,墙壁则得刷层石灰,看起来简洁干净方可。

又给了牙行伙计一百文小费,晌午的时候便带来两个泥水匠,并帮着购买砖瓦石灰。

伙计多半会从中拿好处吃回扣,杨浩对这种“人之常情”并不介怀,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,自个图个方便。

这边忙活着砌灶刷墙,杨浩则去购置了些许香料调味品,并买了羊肉、猪肉、菜蔬、面粉回家。

既然要开店,各种吃食做法总要自家先实验妥当。

自己炒菜还行,想当年,周末总有同事、朋友上门蹭饭,但做面点却是一窍不通,只能仰仗婶娘了。

得知杨浩已经租赁好店铺,杨田氏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跟着杨浩学了起来。

腊汁肉,肉夹馍、水盆羊肉、胡辣汤、羊肉泡馍、水煎包……

听着一个个名字,杨田氏便心有惊讶,待出锅之后再一品尝,味道甚美,口感上佳,顿时瞪大了眼睛,连连称赞。

嘴刁的杨雪没有说话,但不停地往嘴里塞,时不时吧唧着小嘴,吃的津津有味,便足以说明问题。

“三郎,这些吃食味道甚好…像是咱关中风味,可又有不同……你从何处学来的?家传的?”

“不是,渭北与华阴就隔着一条渭河,饮食风味几无差别。这些啊…是我跟一个名叫洪七公的老叫花所学。”

杨浩面不改色心不跳,信口胡诌道:“七公是给我背囊的那位白发道人的朋友,虽是乞丐出身,但酷爱美味,遍尝天下稀奇美食,也懂得烹饪之法,我有幸跟他学过一些。”

“哦,还真是个奇人哩……”

杨田氏将信将疑,但杨浩只一句此乃“不传之秘”,便不再多问,专心练习烹制之法。

……

五日之后,铺子里一切收拾妥当。

墙壁刷的雪白,油烟痕迹已经完全被掩去,桌椅的破损处也都修补并重新上漆,到处打扫的干干净净,焕然一新。

杨浩当即开始置办各种用具、碗筷、原材料,“杨记食肆”的招牌也已经挂上去。

万事俱备,只待开业。

九月十八,通书(黄历)上说是黄道吉日,宜开市营业。

天还未亮的时候,杨浩和杨田氏便来到店中,生活烹煮,准备食材,待天明之后正式营业。

杨雪得知自家店铺今日开张,竟也挣扎着爬了起来,一起来到店里。

灶台是按照杨浩的设计重砌的,热效更好。通过旁边的铁匠铺子,杨浩得知东京有煤炭出售,当即前去购买。

煤火新灶,烹煮食物很快,不一会儿腊汁肉便已经香味四溢。

杨田氏的手速很快,不多一会,百多面饼已经做好,放进杨浩特意请铁匠打造的烤饼鏊子里,便开始动手包水煎包。

杨浩这边,一锅胡辣汤也已经准备就绪,用木桶盛好,放在灶台上温着。

待天光大亮的时候,基本已经妥当,杨浩委托牙行请的吹打也到了。

这年头没有鞭炮,也没有剪彩之说,新店开张需要宣传,唯有如此这般弄出点响动,告知街坊四邻,吸引食客。

敲锣打鼓唢呐声,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围观,肉夹馍、水煎包、胡辣汤,这些名称本就让人好奇。

再待杨浩喊出一声“新店开业,首日免费”时,十几张桌子顿时坐满了人,这年头免费尝鲜的好事,绝对趋之若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