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〇五章 旧事重提(2 / 2)


支持的官员们开始遍查史书,寻找各种先例与理论支持,支持皇帝尽孝追谥之举。

但朝野还是有一批大臣,坚持礼法制度,无论前朝如何,大宋祖制是这样的,不能更改。

关于追谥之事,再度争执不断,僵持不下。

消息从朝野传到民间的时候,大部分百姓其实是赞同官家的仁孝之举。

百姓们不懂什么礼法制度,孝顺是最朴实的本心与行为,任何时候都天经地义。

真不明白那些官员为何反对?这不是要陷官家于不孝的境地吗?

杨浩听到的时候,只是淡淡一笑。

皇家、朝廷的事情,当真复杂。

孝心?礼制?

争论的真是这个吗?

相信赵祯的初衷确实心存仁孝,但君臣之间的僵持,却有另外的意味。

权力!

朝堂上的任何争执,本质其实都是权力之争。

多年前,亲政之初的赵祯首次提出追谥生母,朝野齐刷刷地反对。

那时候的皇帝,尚无根基,毫不夸张地说,君弱臣强。

在废黜郭皇后的事情上,赵祯确因妹妹委屈而恼怒,但很大缘故是吕夷简强势推动,甚至有点“强迫”的意味。

盖因郭皇后对这位宰执大臣不大满意,彼此有矛盾。

赵祯后来有意复立郭后,亦并非完全空穴来风,想必也是回过味来,心有不忿。

这一遭,再度提出追谥。

朝野反对的声音依旧强大,支持者却也不少,说明赵祯这些年对朝局掌控有所加强,不过还是有限。

大臣们显然不愿意让步,尤其是庆历新政刚刚结束,他们依旧对官家警惕。

僵持不是办法,该如何破局呢?

杨浩觉得,赵祯能再度旧事重提,就一定有万全把握,否则就是自损威望,乃不智之举。

朝中许多大臣也明白这个道理,可一时间,他们想不出,官家到底有何出奇制胜的招数?

直到一个人,一份奏疏出现。

吕夷简!

谁都没想到,致仕养病的老相公会出面,上疏官家,表示赞成追谥李宸妃、杨淑妃。

大宋以孝治天下,官家仁孝之举古来有之,有例可循。所谓礼法,孝乃根本,不能顾此失彼,本末倒置云云。

道理还是那些,话还是那些话,区别在于从何人口中说出来。

吕夷简是前任宰相,仁宗朝最德高望重的老相公,不在于他说了什么,只要他出面,就是一种态度,也代表了一群人的态度。

当吕夷简站在官家身后,摇旗呐喊的时候,朝野官员都明白了,官家是有备而来。

怎么办?

事情本身很简单,不过是两个追谥罢了,没什么实质影响。

但本质的过程败了,无足轻重的结果毫无意义,朝堂官员们纷纷让步。

赵祯多年夙愿终于达成,追谥生母李氏为章懿皇后,养母杨氏为章惠皇后。

百官随同官家前往太庙祭祀之时,心中不约而同都感到奇怪,吕相公怎么会突然改弦更张呢?

为了刷一波存在感?

当朝野快要遗忘他的存在时,突然华丽回归。

虽不在朝,却依旧可以搅动风云。

不动则已,一动惊人!

百官不免为之惊叹,却万万没想到,这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,吕相公真正的惊人手笔还在后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