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四十九章 那样熟悉(2 / 2)

其中以马行街、潘楼街、州桥、封丘门等地最为喧嚣热闹,街道两边的商家结起了彩棚,挂着灯笼与各色彩带,迎风招展,十分喜庆。

店铺之中售卖有冠梳、珠翠、头面、花朵、鞋袜、玩好等物,大都是女子必须或喜好之物。

由此可见,女性自古以来便是消费主力。

除了买买买之外,她们还前往附近的瓦子、酒楼玩乐,关扑赌戏之地也有她们的身影出现。

大开眼界啊!

谁说封建时代,自唐朝以后,女性地位下降了?

这分明是对大宋妇人们的污蔑和歧视嘛!

也对,二程还是小娃娃,朱熹的爷爷恐怕尚未出生。存天理,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尚未诞生。

对此时的大宋妇人而言,着实是一大幸事。



此情此景,杨浩觉得已经足够热闹。

却不想商贩们连连摇头,这算什么?

东京一年最热闹的时候,绝不是元日,也不是春日金明池的游园会,而是――

上元节!

那几日会有无数百姓涌上街头观灯游玩,官家赵祯会出现在宣德楼上,与民同乐。

对于商家而言,则是卯足了劲,准备在上元节出彩,大赚一笔。

适才经过,见樊楼前正在搭建一座彩楼,想来上元夜定会巍然壮观。



一路逛过去,杨田氏的目光偶尔会停留在头面、珠花之上。

无论年纪,女人总是爱美的。

喜欢归喜欢,却也只是看看,丈夫不在,子侄新亡,落饰素服“守孝”才是正理。

杨浩看在眼里,只得暗叹一声。

倒是杨雪,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,看到好看、好玩的东西便想要。

鉴于过年的喜庆气氛,杨浩也尽量满足。

无意间,在一个摊位前看到铜制的小铃铛时,杨浩眼眸一动,下意识驻步。

沉默片刻,当即买下一个,用绳子系着,给大黄挂在脖子上。大过年的,不能亏待了自家“兄弟”。

铃铛刚挂上去,大黄便伸长了脖子,一边摇着尾巴,一边绕着杨家人撒欢,铃声清脆作响。

“三哥,大黄很喜欢铃铛呢!”

“嗯!”杨浩轻轻一笑,眼眸不禁微微湿润。

当年的小狗崽脖子上本就有个铃铛,那是父亲亲手挂上去的,奔跑时铃铛晃动,声音是那样清脆,那样熟悉。

自己记得,大黄记得,那是“他们”共同弥足珍贵的记忆……

……

于是乎,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,三人一狗从街市上走过。

看到饮食铺子,杨雪的吃货属性顿时爆发,素饼、煎术汤、五辛盘,些许大宋元日的风俗美食,一个都不放过。

可惜她小小年纪不知晓,这些食物祈福性质更多,味道一般,甚至…不那么合口味。小丫头连连吐舌头,嘟嘴闹情绪。

杨田氏和杨浩顿觉好笑,以至于不曾注意到,摇头晃尾的大黄突然站在原地不动。

回头看着长街上密密麻麻的人群,不断张望,轻嗅鼻头。

一个膀大腰圆的大肚腩从人群中穿过,气味是那样熟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