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七十一章 玉津园里的女道士(2 / 2)


若非亲眼所见,绝对难以置信。

“张叔,瞧见没,就是这么简单。”

“想到三郎还有这般神仙手段。”

果子张惊叹道:“有了此法,即便不卖刨冰,就是三伏天单卖冰块都能赚好多。

你是不知道,每年三伏到立秋之际,天气格外炎热,寻常冰窖大都空了,些许碎冰便能卖出好几倍的高价来。”

杨浩沉吟道:“可是大量生产,意味着需要大量芒硝,这个有点难办……”

“三郎,你忘了咱这作坊了?”

“嗯?”

果子张笑道:“原主是药材商啊,他肯定有门路,他家现在资不抵债,有生意上门,绝对求之不得。”

杨浩恍然,感情买了院房子还搭上这么一个人脉,妙哉!

“既如此,就有劳张叔,去找原主商量一下购置芒硝之事,记得暂时…”

“保密,我省得。”

保密只是暂时的,时间略长难免有人发现,毕竟技术含量不高,杨浩没打算一直垄断。

一边忙着生意,一边还得惦记着玉津园里的庄稼。

夏天气温高,种子发现、生长很快,绿苗都已经冒出头。

奈何烈日暴晒,玉米卷着叶子,难免有点蔫,内侍们不敢过分浇水,所以用布帛搭了个偌大的凉棚为之遮阴。

杨浩瞧见之后,颇为佩服内侍们的想象力和执行力,同时也觉得有点滑稽。

作为在北方广泛种植的耐旱作物,岂会如此脆弱?

不就是晒晒太阳嘛,只要旱不死,就能照常茁壮成长。

刚刚搭起的凉棚被挪开了,挪到了湖畔的树荫下,成为小农夫杨三郎的避暑之所。

内侍们对这等侵占劳动成果的做法似有不满,却敢怒不敢言,还得好生伺候着。

没办法,王都知叮嘱过。

更何况,还要跟着杨浩学种植技术,身为弟子,哪敢开罪师父。

于是,凉棚底下又多了席子、扇子、茶水、瓜果。

忙活完之后,杨浩便躺在凉棚下的席子上,一边吃水果,一边手摇折扇纳凉。

兴许是连日忙碌,来回奔波过于劳累,亦可能是夏打盹季节之故,不知不觉间,杨浩竟躺在席子上睡着了。

而且一睡就是许久,直至太阳偏西才悠悠醒来。

行宫湖畔,少年泰然高卧,兴许睡相还不怎么好,自然成为一道风景。

不仅一众内侍、禁军的眼神颇为古怪,甚至是湖对岸,也有人张望着看热闹。

杨浩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定睛细看,才发现是个道士。

虽看不清容貌,但可以确定是个女子,身着杏黄道袍的女道士。

啧啧!

难怪王守忠特意交代行宫禁忌,想来就是这个缘故。

皇家行宫见到女道士并不奇怪,自古以来经常有妃嫔被废,被迫出家修道。

大宋有好几位皇后,都是这个下场。

所以,对面是位被废的后妃?

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可能,昔年唐玄宗纳杨贵妃,便是让其先入道观,法名太真,然后纳入宫中。

莫非赵祯也想依样画葫芦?完全看不出来呀!

无论怎样,都是皇帝的女人,看一眼都有僭越之嫌。

杨浩不想沾染是非,故而坚决秉承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言”的先贤教诲。

叮嘱内侍几句,便匆匆离开,天色不早,该回家了。

而那一抹杏黄道袍则在湖边伫立良久,直到夕阳西下,月上柳梢,才默默转身。

顷刻间,一群内侍、宫娥便跟了上来,簇拥着女道士走向重楼殿宇之间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