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十六章 扶摇子与老叫花(2 / 2)

杨浩一脸无辜,诚恳道:“七公是这么说的,小子不好揣测,反正每次提到鸳鸯五珍脍,他老人家就馋虫大动,惹得小子也忍不住好奇。

想着宫中是不是真有这么一道美味,倘若真有,恳求官家恩赏品尝,看看是否真有那么好吃…”

赵祯和赵元俨相顾无言,沉默了好半天才低声道:“异人行事果然非同寻常。”

“嗯…”

赵祯继续追问:“杨三郎,你捣鼓出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,以及陕州弄出的救灾安民条例等等,都希夷先生教授?”

杨浩沉吟道:“那些日子,老神仙和七公经常闲聊天下大事,谈及各种理念措施,以及一些古怪的制作之法,小子在一旁听着获益匪浅。

有时候,老神仙也会特意教导、点拨小子,更神奇的是……

小子有时候明明在睡觉,但梦里似乎去了很遥远的地方,醒来之后脑子里好像多了很多见识一般。

而今想来,是不是扶摇子老神仙用仙法…带小子出去游学?”

越说越玄乎,赵祯的表情几次变化,似不愿在玄奥之事上深入,转而务实起来。

“辽夏兵事也教过吗?”

“偶有提及。”

赵祯直接问道:“范仲淹、韩琦和西贼谈判,有你出的主意对吧?”

“小子只是随口胡诌了几句罢了,小子年少无知,妄议朝政,还请官家恕罪。”

“妄议的好啊,信口胡诌了几句,给朝廷省了几万银绢。”

提及此事,赵祯满面春风:“开春之后,庞籍再度与西贼谈判,达成和议,元昊称臣,止兵戈,朝廷给西贼岁赐银七万、绢十万,茶三万。

于庆州开设榷场互市,西贼同意放还部分被俘将士,其中是否有你的叔父杨守业就不得而知了。”

赵元俨闻言,不由讶然看向杨浩,直到此时,他才知晓此子竟还有如此多的功劳,远远超乎自己所知,甚至超乎想象。

“这样啊…”

杨浩并未沾沾自喜,而是一脸讪讪,岁赐似乎确实省了不少,只是…被皇帝戳破了小心思,不免有些尴尬。

“你虽存了私心,但谏言于朝廷有利,于国功劳。”

赵祯悠悠道:“如你所言,索要俘虏,加强边防,防备捉生军,西贼果然改换方向。

自打年初,元昊便煽动居于辽境的山南党项与呆儿族滋扰边境,叛辽归夏。近日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举部投夏,辽主大怒,已经在大同府聚集兵马。

今日辽使向朕贺寿之时,已经递交国书,告知大宋,辽欲伐夏。”

澶渊之盟后,宋辽约为兄弟之国,彼此除了年节相互问候道贺外,有什么大事都要郑重相互告知。

比如帝后崩逝、新君登基,太子册立等,除此之外,开战大多也得打个招呼。

毕竟宋夏刚刚达成和议,西夏名义上是大宋臣子,举兵攻伐自然要给主人打个招呼,同时获得宋国的理解与支持。

辽夏两个死敌开战,可谓求之不得的好事,大宋自然乐见其成。

大宋朝廷的态度很随意,你们打吧,不要不把战火烧到宋土,我们全当没看见。

赵祯因此心情大好,笑道:“杨三郎,今岁乾元节,朕心甚快,你给朕送的两件寿礼极好。”

杨浩谦逊道:“小子不敢当,与西贼谈判,促成辽夏之战乃是范公、韩公、庞公等人之功,亦有赖于大宋煌煌国威,小子如何敢居功?”

“事是朝堂诸臣所为,但建言献策你是有功的,何况前前后后,你也算为朝廷立功不少。”

赵祯笑道:“我大宋一向赏罚分明,你既有功,岂能亏待?只是…朕该怎么封赏于你呢?”

杨浩的功劳是不少,可一旦摆上台面,执行人都不是他,封赏无凭。

尤其是献良种之功,格外卓著,可尚未收获,此时封赏难以服众。

“谢官家厚爱,眼下小子不求官爵,惟愿专心照料庄稼,保证丰收。”

杨浩笑了笑:“不过,倘若官家一定要赏赐,小子是个市井商贩,想做些安身立命,养家糊口的小生意……恳请官家许可支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