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十八章:太子行为引起的余波(2 / 2)


会昌伯摔得这么狠,看来距离他加入东宫六率的日子不远了。

“另外还有一道旨意……”

就在孙继宗全家震惊的时候,传旨的宦官又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还带来了皇帝口谕。

“陛下说了,会昌伯威福多年,虽因是太后亲兄而免于牢狱之灾,但大明律法森严,不可不罚。”

“所以还请定国公继续辛苦一下,将会昌伯府内的财物没收三分之二,除了会昌伯一家,抓捕其中有过错的家奴属下,交由顺天府尹审查。”

“这是小事!”

徐永宁一拍胸脯,答应的非常轻松。

这主意一听就不像景泰帝会下的,绝对是他那个基因突变的儿子出的主意。

既然如此,隔空接收到朱见济信号的小伙伴当然义不容辞。

徐永宁决定没必要请人来清点会昌伯府的财物,自己直接见啥拿啥。

同样是大明爵爷,徐永宁很清楚除了明面上的财物外,孙家人肯定还会有私下的生意用来赚钱。

所以他下手根本毫不犹豫。

算是继车马行之后,再次给东宫狠狠的进了一笔账。

给孙家财宝搬家这事虽然省略了很多步骤,但还是从天亮一直搬到了天黑,可见在两代人之间,孙家到底干了什么。

这是绝对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!

至于引起这次风波,从而导致自己和张輗都遭受大难的孙继宗,早就在听完口谕后激动的昏了过去。

在赶来大夫的辛苦医治下,孙继宗半夜才勉强醒来,可惜连连打击过于沉重,他负担不起,竟然是中风偏瘫了!

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做的那些事。

反正现在哭天喊地的,从孙继宗变成了他儿子。

唯一的后浪,就是在第二天的早朝之上,有官员对景泰帝的命令表示出了质疑——

张輗和孙继宗“为老不尊,治家无方”肯定是板上钉钉的,而这两人的地位连石亨都比不上,在勋戚班里都排不到第一列,文官们当然不会努力的去维护他们。

但之后打着“没收赃款”的名义,强行将孙家两代人的积累搬空,这就引起了他们警惕了。

因为这些官员家里也有点小问题,要是皇帝故技重施,也找他们罚款怎么办?

这钱是交还是不交?

于是利用孙家的问题,有人在朝堂上面发起了辩论,觉得这种拿臣子家钱财的行为,实在是有违“皇家风度”,是很不适合的行为!

由于朱见济为了堵住他们的嘴,提前把两人的罪责摆了出来。

对着大字报上面的各种实打实罪状,就算是脸皮再厚的守旧派也不好意思为两人做无罪辩护。

毕竟他们可是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,小太子又是一个善于“以彼之矛攻彼之盾”的能人,要是强行开怪,下场很有可能就是在接下来的日子成为京城百姓口中新的谈资。

这是钟同和杨善已经证明过的事。

没有他俩的骨气,也没有杨善都御史的高位,别的官员也不敢走他俩的老路。

所以他们只能扯这样的理由,暗示金台上坐着的两位处理了犯罪的人就够了,罚什么款啊?

人一家上百口不要吃饭啊?

而且太子直接派兵围堵孙家好几天,将出门的人当场格杀的行为,也实在太凶残了。

一看就知道,年纪轻轻不能把握军队,所以皇帝最好把太子编练六率的权力收回去。

不然自己会害怕的!

掌握军队并且敢杀人的君主,让他们回忆起了太祖太宗时代的阴影。

就连于谦都默认了这些人的提议。

因为对他来说,射杀孙家的人着实有违律法,起码人在被杀之前还没有定罪,这是属于太子动用私人权力干的越线举动。

好在朱见济此前的人事调动没白费,

这次不必他亲自下场打嘴炮,自然有王文李贤等人热心站出来,疯狂的给太子洗地,恨不得把朱见济这个小胖子直接漂白成人世间罕见的白莲花,朝野间绝版的大公无私者。

谁让随着内阁中陈循和高谷斗争的逐渐升温,朱见济不久前已经让景泰帝答应扩充内阁了?

王文和李贤,就是接下来的入阁人选,也是朱见济即将直接领导的下属。

所以他们必须要为太子殿下展示下什么叫做“忠诚的吏部”。

再说了,

太子下的令能叫“抄家”吗!

孙家那么多人,不还在宅子里住着,不还能自己承担衣食住行的花销吗?!

真是瞎了诸位朝公的狗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