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百九十九章 研究完成,重大成果!S干涉波,理论已经很清晰!(2 / 2)

王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
他们给设备添加一个对称线圈,目的在于控制引力场后续影响范围的方向,根本没有想到会大大增加释放距离,也没有想到会增加后续影响范围的面积。

这两个结果都是意外的。

有额外的收获,而且是大大增加释放距离,当然是好消息,但也让他们对于引力场的原理更加摸不到头脑,甚至都弄不懂对称线圈的作用了。

“如果再进行调整,并进行对称线圈的设计,好像也找不到方向。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增加释放距离。”

“有什么办法能够做线性实验吗?”

王浩拧着眉头仔细思考着,还没有等其他人回答就继续说道,“我有个想法。如果我们的理论没有错误,对称线圈本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辐射波,并影响到引力场……”

“那么是否可以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?这样就能够灵活的调整功率,或者说调整这种辐射过的强度,再看看实验结果。”

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一致认可。

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同一个设备结构来制造引力场,但实际上,若是对称线圈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,那么完全就可以独立出来。

对称线圈,本来就是后续添加的装置。

实验组确定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以后,很快想到了具体做法,第一就是把原有设备的对称线圈拆除,但并不是真的拆除,只是用一根超导材料的导线,把对称线圈两边的线路连接在一起。

另外,就是用电路连接另外一个对称线圈,并放置在原有对称线圈的前方。

这个方案提出来,还是有人质疑的,因为两个线圈的位置进行了调整。

新的线圈比原来的线圈位置靠前。

王浩则是敲定了方案,他确定新的方案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,“当然,影响还是会有的,也许会让制造出的引力场靠前或靠后,但总要比改变原有装置布局好的多。”

“这个结果是可控的,而且,我们本来会在实验中移动线圈的位置。”

在确定了新的实验方案以后,实验组就对于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改造,也把另外一个标准合格的线圈利用起来,接通了电源准备进行实验。

实验还是第二天进行的,主要还是因为要对于引力场强度、范围进行详细的测算。

当对称线圈单独运行以后,就可以自由的调整功率,实验就可以进行线性的变化,把新的线圈调整到同一功率以后,实验开启就发现,他们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。

前一天,黄明昆已经派人在固定的位置放置了几台重力检测设备。

在实验开始的时候,黄明昆还在直升机上观察地面,并看到了明显的异常景象,也马上用对讲机做了报告。

控制室里。

王浩看着重力检测装置发过来的数据,随后交代道,“增大对称线圈的功率!”

何毅发布了指令。

虽然没有大片重力检测装置,但黄明昆以肉眼还是能看到实验效果,他发现引力场后续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,影响范围两侧本来没有异常的区域,也逐渐地面下陷的现象,而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。

当范围扩大到超过九十度的时候,黄明昆忽然听到了地面传来一阵响动。

他带着惊讶左右看看,并没有发现异常。

这时,就听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惊呼,“这里是3号,3号,在中心区域后方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!”

3号,也就是3号直升机,他们总计有三架直升机升空观察,三号就在最后面飞行。

“后方?”

黄明昆直接愣住了,他马上汇报说道,“王院士,刚才三号汇报说,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……”

“我已经看到了……”

此时,控制室里一片惊呼。

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,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肉眼,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,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。

此时此刻,就是重大情况。

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,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,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,也就是说,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,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。

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。

“怎么会变成后方呢?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?太神奇了吧。”

“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,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,这里就能确定,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。”

“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,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……”

“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。”

“所以说……”

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,“我们成功了!实验成功了!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。”

“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,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,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……”

“呼啦~~~”

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。

……

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。

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,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,同时,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,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。

在S+和S-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,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。

同时,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。

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,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。

93点,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。

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,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,同时,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。

等任务完成以后,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,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。

很快。

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。

这一个星期时间里,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。

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,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,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--

“原理已经很明确了。”

“引力场技术,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。S+和S-波,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,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。”

“S+和S-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,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,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,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,实验结果不可控。”

“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,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,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……”

“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。”

“对称线圈,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,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……”

“S干涉波,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,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,让释放距离、强度,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。

“同时,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‘引力冲击范围’,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,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