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61章:还有什么好处(1 / 2)

第261章:还有什么好处

所以,此时宋通说出茶叶将会作为与绢帛、瓷器同等重要的商品时,帐内诸将即便不敢公开发出嘲笑,心中也都是不信的。

曹世宇摇了摇头,笑着说道:“曹某倒也见过贵人们吃茶,也知道域外诸族的贵人们,也模仿着大唐的贵人们,试着在吃茶。可是,要据此就能使得茶串在域外普及,并且让诸族大量来购买,曹某无论如何还是不能相信的。”

对于他的话,宋通肯定也表示赞同。茶的推广,的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。

可推广时间的长短,并不能阻挡茶叶向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普及。

也不必争执,宋通命侍卫把崔希逸通过驿传送给自己的一个茶串,拿了过来。

众人见到这个被封纸包裹得严实的茶串,也都感兴趣地围拢过来查看。

宋通拆开封纸,十团暗青色的茶饼,就展现在众人的眼中。

陈晖凑近前,点头称赞:“直径尺余、暗绿色的茶饼,中间通有一个小孔,真如一块碧玉制成的圭璧。”

随后,他再把白色的厚厚的封纸拿在手中观看,再惊讶地说道:“看,还带着‘青芽恒妙、醇郁永新’的封印呐!”

“嗯,这是归州土特,进贡到长安的。自清明时节采摘炙烤成饼后,百姓们一直把它视若珍宝一般藏储。天晴了,晒一晒;天阴了,烤一烤。”说着,宋通笑了起来,“今天我们将它仔细品尝,也不枉费茶农的苦心了。”

早有侍卫去到附近取来一瓮山泉水,再把一个装着各样吃茶必备的用具,装在荆条笸箩中放在旁边。

另有人搬来一个小火灶,已经点上了木炭。

在宋通的指挥下,侍卫又在灶上放好小釜,倒入山泉水。

“茶串,串茶,也即是此意。虽然只是称呼而已,毕竟显得粗糙。碧玉一般的这茶,还是叫茶饼、茶团好听得多。”陈晖眼见宋通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精细,不禁说道。

宋通点点头,自顾拿起旁边的一根不足二尺的竹板。

从腰间拔出小刀,他用刀锋把竹板的前端剖开,用以夹住茶饼。

接着,他就拿着竹板,在旁边的一个炭盆上悬空着,小心翼翼地烘烤这饼团茶。

由于茶饼已是晒干的,所以待茶饼稍有膨胀,他就从炭盆上移开,放回封纸上。

接下来,宋通用小刀分开茶饼。

将取下来的茶块放入橘木制成的碾槽内,他再用双手抓住碾轮的手柄,开始粉碎茶叶。

陈晖捧着剩余的茶饼,深深地闻了一下,就把它重新包回封纸中,又对碾茶的宋通说道:“慢一些,小心茶碎掉在外面去了。”

珍贵的东西,要凸显其价值,首要的就在于对待它的态度上。否则,再珍贵的东西,若是随意对待,也就很平凡了。

宋通对这团茶饼珍惜,他人看在眼里,当然也会倍觉珍贵。

本着这样的心态,等下真正吃茶时,定会觉得茶饮出众不凡。

不多时,宋通将碾碎的茶叶收集起来,再放入一个筛罗内。

随着他的双臂摇动,从筛箩的罗网目孔中,米粒大小的茶屑,带着轻微的“唦唦”的声响,纷纷扬扬地落在筛罗下面的,一个杉木盒子里。

众将几乎大气都不敢出,都是瞪着两眼,把宋通制作茶饮的每一个步骤,都细致入微地收入眼内。

灶上小釜里的水,已有气泡摇摇而升。

宋通拿起一柄扁平的小勺,将水面漂浮的水膜撇除。他再又用小勺蘸一点盐,放入了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