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3章:铁杵(2 / 2)


蕃兵们手里挥动的乌朵也已松开,斜阳的光辉中,漫天的石雨向冲来的唐兵骑队飞去。

唐兵也不顾及许多,只是压低身子,打马奔来。

见唐兵已然冲近,蕃兵步队收起乌朵,再双手举起长枪。他们把长枪尾端支在地上,身子靠在枪身上压住。而双手却扶住长枪的前端,以斜角的方式,用枪尖迎向冲来唐兵骑队。

阿史那博恒见到,心中痛骂蕃兵不已。这并非是他单纯地痛恨敌方凶残,而的确带有愤怒——蕃人的许多生产、生活方式,比如某些粮食的种植,石头、泥土为材料的房屋搭建等,都有跟汉人学习得来的影子。

即如行军作战,蕃人除了在西征的时候,与西域诸国的交战中得到实战的经验以外。在与中原帝国大唐的多年、多次地交战中,也学习来不少军事技能与策略。

大的比如制定作战方案,甚至包括充满斗智的狡诈计谋;中等的如投石机、攻城用的器械等;小的如刀枪的锻炼,以及改良制造。

这其中,既有吐蕃人利用间谍搜集情报,更多的是把具备有技术技能的匠人们,通过征战从唐境掳掠到蕃地后,学习制造出来的。

阿史那博恒眼前现出的长枪斜刺的战阵,不由得他不发出“汉人仁慈,‘教会’了蕃人来作战”的气恼念头。

再是痛恨,此时也不是神智混乱的时候。阿史那博恒见到林立的长枪刺,也连声大呼道:“投枪!”

唐兵骑队掌握好马上的身体平衡,将持在腋下的马槊举了起来。

距离蕃兵步队已近,阿史那博恒口中发出一声大喝,奋力将马槊投掷了出去。

投枪,在交战双方的拼斗中,经常出现的情形。但投枪并非长大,或者就是将长枪撅断后投出去的。

阿史那博恒等人急恼之下,肯定是来不及,也一时不能折断坚韧的马槊,就只好整支投了出去。

马槊过长,肯定不能投掷精准,也就不能造成很大的威胁,或者杀伤力。但百十根马槊飞来,还是令蕃兵的步队慌乱起来。

阵前的蕃兵们匆忙躲避投去的马槊,阿史那博恒等人早已拔出腰间的短刀,冲入阵里。

前阵被冲垮,后面的蕃兵们手持的如林长枪,就显得凌乱不堪。

在马上奋力砍杀,阿史那博恒在蕃兵中间来往奔驰。或者被赤影踢倒、撞倒,或者被阿史那博恒挥刀砍倒,蕃兵见这名胡族唐兵勇猛,一时不敢近前。

阿史那博恒正在得意,却有一名健硕的蕃兵奔近。这人手持着一根四五尺长,尾端直径寸许、前端将近两寸的铁杵。

因为打不到马背上的阿史那博恒,这名壮汉抡起铁杵,挥向赤影的前腿,藉此要连人带马打翻在地。

既然看到,阿史那博恒心疼马匹,来不及多想就夹紧赤影的马腹,手中的缰绳全力拽向左侧。

赤影也如同神武的勇士,察觉到危急后,迅速在主人的示意下,向左侧闪身。

沉重的铁杵,带着一股迅疾的风声掠过。

阿史那博恒确认爱马无恙,心中怒火万丈。他一跃从马背上跳下,快速向那名壮汉奔去。

一挥之下落空,那壮汉见高大威猛的唐兵冲来,略有惊慌之下,再次挥起铁杵打来。

阿史那博恒不敢用短刀格挡,只好侧身躲避。待壮汉的铁杵再次落空,阿史那博恒毫不犹豫地立即近前,挥刀砍去——也没有砍向他的上半身,而是直接砍在了他的腿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