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69章 军制改革·交锋(2 / 2)


元帅,都督和大将军却神色凝重,虽军饷数额惊人,可和他们的灰色收入相比少了许多好吗?

最不能忍是楚王给中层武将的优厚待遇,直接釜底抽薪――一个军队能形成战斗力,仰赖中层武将听上令,对下执行。潜规则能实行,也必须靠中层武将帮着上下支应。譬如一个吃空饷,就得中层在皇帝派的特使点人头的时候耍手段支应下来,不能让潜在水底的一些事被人看在明处,否则就麻烦了。

真让楚王这样军改,那潜规则真会完蛋。武将中以朱熙、杨业为首的几个大佬相互使眼色,开始用各种理由攻击军改。当然大家还有一点理智,不敢人身攻击。

但不管什么理由,沐慈都不为所动。

驳斥者说到底还是因私人利益受损,真的很难找出好理由来反驳。有人拿祖宗成法说事,沐慈就以时代变迁反驳,立即有亲楚的大臣从古华古夏一直例举到前朝,永和帝还改了大祖定的《大幸律典》嘞,谁敢说不好?

――明眼人一看,都知道楚王这样改革,是更合理,对国家更有利的,能有效遏制禁军腐败,提高战斗力。

禁军脑袋别裤腰带上是为啥?还不是为了升职,为了几个血汗钱?就算讲民族大义,忠诚效死,也要养活父母妻儿的。自己在边防拼死,功劳被侵占,卖命钱还要被私吞,谁不心中有怨?还怎么肯出全力抗敌?

所以文官集团更倾向于同意军改,只是文不涉武,他们不能提武将决定,只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劝说。文官这个开心啊,见着楚王把军中潜规则推倒,都纷纷来踩一脚,算一报之前武祠文庙一事,武将给他们受的恶气。

赵咎为帝师,拜为左丞相,刚来就被德光帝叮嘱过多看少言,并不说话。

德光帝其实倾向于答应,因为沐慈立了“军人誓约”忠国忠君,提高军队战斗力是为国为民,德光帝不用怕自己皇位不稳而私心反对。

常山王一直没表态,面色冷厉地沉默着,坐姿笔挺如松,犹如军人雕像――这位,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打胜仗,其他一概要为此让道,想要他反对明显能提高战斗力的军改,简直是不可能。他不出言支持已经算给大家面子。

而御前六军四个大将军早被叮嘱过保持观望,便也没开口。中层将领心中天平已经向新军改倾斜,所以火力不太猛。

朱熙本性就是个和稀泥的老好人,说两句说不过就退一边了。只剩杨业独木难支,处于下风,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
……

杨业正着急,他的困境却是户部卢定国给缓解的。

卢定国为人最是认真,把各种计算纸拿到手里,一直在掐指头算,恨不能把脚趾头都用上,算了半天才算出个大概,出列问道:“楚王殿下如此改制,国库的军费支出可要超额了。”

杨业眼睛一亮―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若国库拿不出钱支持军改,楚王就是想施行也施行不了。

沐慈却不在意,道:“我再三核算过,这只是军官饷银,禁军几十万兵士的饷银数额变化不大,基础饷银也是根据国库总收入定下数额的,所以总额不会超过国库承受范围。且这只是预算,具体还得两部核算,陛下用印才能确数。”

卢定国点点头,退下了。

又有孟志出列,例举了前朝的几次无疾而终甚至有害的改革,道:“陛下,五十万禁军,牵一发动全身,不可不慎重啊。”

这也是正理,历朝历代不是没改革过,可有时候上命是好的,下面执行出差错,反而坏事。五十万禁军干系国家稳定,的确不能妄动。

沐慈不以为意,点头承认:“这顾虑是有道理的。但也不能因噎废食,国家要发展,改革是必须的。我也不能保证我所提的改革一定是好的,需要实践来印证效果,所以我一直只是说在侍卫六军中改制,这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修正,不会牵连过大。请陛下批准。”

哎呀哎呀,是啊,楚王提交的一直是《侍卫六军军制改革预案》,在侍卫六军中,且还是预案。

但是……

侍卫六军一旦军改,中层和下层禁军绝对能尝到甜头,其他各军……还怎么弹压得住几十万兵士的民意沸腾?

场面几乎一边倒,忽然一个正四品武将廖悟出列,也不待德光帝首肯,直接炮轰开了:“我们不同意!楚王殿下如此行事,就是不信任吾等,可要寒了吾等将士的心。”

寒心了就要反目了,这是威胁!

这个级别,在一二品到处走的朝堂上都排不上号,显然是被人推出来做炮灰的,还不用沐慈亲自回答。

卫终出列,反击回去:“信不信的,不是嘴上说了管用的,还得看怎么做。若心中无愧,为何不敢应下改革军制?”

廖悟愤然说:“大幸立国百年,将士们保境安民,战死沙场,没有什么不妥当的,何须改制?这就是不信任吾等,吾等问心无愧,楚王殿下莫欺人太甚。”

牟渔立即往前站一步,冷道:“你身为戍边八军之一,忠毅军右将军,还指不到侍卫六军大都督头上。”在楚王表示只在侍卫六军试行之后,还这么指责就过界了。

但是,楚王虽没动其他三军,不过……

呵呵……

陆续又有几个武将想理由反对,种种扯皮就不一一细说了。

德光帝为人温厚,这样的性格,临事也少有决断,他想要表态,但临到开口有总有一丝犹豫。

最后沐慈看时间不多,慢慢地站起身……所有视线便立即汇集过来。他只抬手轻轻一压,朝堂顿时鸦雀无声,刚刚还吵得热闹的人都闭了嘴。

沐慈目光平淡,轻描淡写问兵部:“杨尚书,如果我不问兵部,不问朝廷,以我侍卫六军大都督身份直接在侍卫六军行新规新法,实施军改,可有任何违规处?”

杨业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。

说实话是没有的,一个军队怎么带兵,怎么作战,名义上都归大都督节制。而大都督归皇帝节制……想当然的,德光帝没有任何能力节制楚王。

德光帝手下没有一个明确依附他的将领。

楚王却有牟渔,有侍卫六军,有先帝身边最看重的三千前御林军,有常山王隐约的倾向,有朝阳的奉圣军支持,又救了定王――今天定王下属的御前六军大将军们一句话都没说过,还不能说明问题吗?

德光帝唯一能掐着的,只有饷银、武器……可人家楚王有钱啊,听说德光帝已经答应他开设武器私坊了,简直……

“杨尚书,我不怕告诉你,”沐慈声调没半丝高扬,平缓沉稳,却字字有着咄咄逼人的气势,“我有权在侍卫六军中直接进行军改,完全可以绕过兵部,甚至不用知会谁一声。我也有钱,可以一并绕过户部,不用国库拨一分银子……”

沐慈环视众人,做了一个微妙的停顿,让所有人都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,才举重若轻道:“侍卫六军那点粮饷,我绝对有能力从私人腰包掏钱,发个十年二十年。不过……真到那时候,这十几万人,就只知我楚王,再不知有君,不知有朝廷了。”

“砰!”德光帝一巴掌拍在御前的龙上,这触及了底线,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威严,而且沐慈绝对有能力做到,德光帝没办法不失态。

杨业倒退两步,一瞬间冷汗浸湿衣背!

廖悟那点威胁算啥?这才是真威胁啊,赤果果,强有力,血淋淋的巨大威胁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