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4章 各自出招(2 / 2)


八月十八,拜月节。

天还没亮,皇宫里就开始忙碌。合欢殿却静悄悄的,没有人敢过来吵闹,因为沐慈浅眠,吵醒了不容易入睡。

牟渔又是一夜未归,满面晨霜回来,先到合欢殿悄悄看一眼沐慈,吩咐安庆、微生疏二人贴身保护,才赶去太和殿复命。

天授帝年纪大睡眠少,昨夜也没怎么睡好,见了牟渔就问:“事情办得如何?”

“妥当了,只是……”牟渔斟酌一下,道,“消息是三殿下自己放出来的。”省了夜行卫的工夫不说,可信度也最高。一下子就把火力给引走了大半。

毕竟洛阳王是“长”,算来最有优势。

天授帝目光闪动,很快恢复了平静,张着手让卫终服侍穿衣,才问:“为什么?”

牟渔不好说。

“他为什么这么做?难道他疼爱九郎不是装的,面对这么大的诱惑都能不动心,甘愿自己受难甚至丢却性命,也要护着九郎?”天授帝问。

牟渔不知道,不好判断。

天授帝垂下眼皮,思考良久,才眯着眼问:“临渊,我昨天那番话是不是有破绽?”

“太突然!”牟渔照实说。

天授帝也没办法,谁让九郎忽然说不继位了,弄得许多计划要重来。昨日天授帝一番话,一为混淆视听,降低九郎危险程度;二也是为试探三郎到底可不可以被托付。

“会不会……”天授帝想说,会不会三郎发现了自己的目的,便从善如流,将计就计让自己以为他真心爱九郎,在九郎不肯继位的情况下,选择他呢?

不,三郎不知道九郎不肯继位。

可也不确定,皇宫没秘密的,说不定他从什么渠道知道了呢。

如果是之前,天授帝会相信三子忠厚实诚疼爱弟弟,自从三子当庭揭发太子,利用了九郎之后,又有谢贵妃连两个儿子生命受威胁都能忍,敢赌,够狠的生母在……天授帝就不敢把三郎想得太单纯。

太子在他面前,都伪装了二三十年呢。

为了九郎安危,把别人怎么阴暗化都不为过。因为九郎不能有丝毫差池。

天授帝揉一揉眉心,问牟渔:“这两天还有谁有异动?”

牟渔陆续报了几家,道:“清河王搭乘梅家的大船,从海上回来了。”

“哦?他在外游历,有六七年没回来了吧?忽然回来干嘛?”天授帝略疑惑。

清河王是太宗最宠幼子泸王的嫡幼子,虽只有四十出头,却是天授帝的叔辈,当年“五王之乱”,清河王只十一二岁,且与泸王一样爱好到处旅游,画山画水,吟诗作赋,从不肯在天京城停留,所以当年乱政泸王一系都没有受波及。

清河王因其惊世文采,而成为了士林界的领头羊,好在他虽在文人中的声望显赫,却从不谈论政事,平生愿望就是到各地游玩,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,做无数山水田园画作。

因他太有才名,一个宗室王爷跑到北戎西凉也没出事,反而被仰慕华夏文化的各国国主奉为上宾,日日宴会写诗,极其滋润。

天授帝物尽其用,直接在清河王身边安插夜行卫,好搜集资料……这就是夜行卫有详细的全国甚至邻国地图的主要原因了。

前几年清河王说是陆地都走遍了,要出海去寻访海外仙境。

夜行卫不注重海上业务,并没有继续派人跟随。都有六七年没见他回天京城了,若不是清河王世子并不着急,夜行卫也偶尔截获清河王寄回的家书,大家还以为他在海上失踪了呢。

这时候回来干什么?

天授帝似有点印象,道:“昨天息戎似乎提到清河王的求见折,说是发现海外小国若干,要带他们的国主来朝贡。”

卫终点头:“是这样。”

天授帝好道:“派人盯着就行,不用太在意,他那三千侍卫也多是读书人凑的,还没凑齐。”

牟渔点头,说到今天最主要的异动:“太子那两万私兵调动了。”

天授帝冷笑。

他打垮了太子母族妻族,又借着水灾,大刀阔斧清理贪官,把太子外派给他捞钱的都清理掉了(捞钱多的堤防容易出问题,刚好撞枪口上)。又故意留下那两万私兵,一是不打草惊蛇,二是叫太子养着这么多人,人吃马嚼的,早晚坐吃山空。

如今每日都喝粥呢,太子再不动,这两万人都要哗变,甚好。

天授帝心情大好:“让陆吾带一万嵠丘守军下来……这些碍眼的东西也该收拾了。”

牟渔瞳孔缩了一下。

陆吾是古神话昆仑山的守护神,也是嵠丘行宫几任守军大将军的代号。这一任的“陆吾”原名石秩,是个不折不扣的杀神。

牟渔想为太子的两万私兵点一排蜡。

天授帝又问:“边军那边,阿敖能震住吗?”

说的是常山王沐敖,在边军战功赫赫,血气冲天,成了能止小儿夜啼的罗刹王。他是天授帝扶持的宗室王爷。

贞世子死后,定王才心灰意懒从边区退下,被天授帝以各种名义拘在都城快十年,常山王就隐隐取代了当年定王在边军的威名,成了新的边军灵魂人物。

太子的事情一出,天授帝就把常山王派出去清理边军中的钉子,威震全军。

牟渔点头:“王爷调动了防区,边军没有异动。王爷传信来,他带着亲兵赶回来参加拜月节。”压低嗓子说,“有八千人。”加上马奴随从,两万不止,都是边区的百战之军。

天授帝喜色满脸:“什么时候到?”

“王爷道:谨遵陛下旨意。”

“不要惊动人,让他带三千人黄昏后悄悄入城,必要时控制天京外城城门,其他人扼守在东郊大营与西山大营附近。弓羽管够。”

“是。”

天授帝这才放心一些,道:“叫人去看看九郎什么时候起来。”

卫终去吩咐。

牟渔最后一次劝诫:“父皇,阿弟一直求稳。”

“那你稳当点,再去看看布置有没有遗漏。”天授帝又吩咐,“盯紧定王府,必要的时候,全部杀光!”

“是!”牟渔毫不犹豫应下。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