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69章:历史的必然性(2 / 2)

“你这样的年纪,能想到这点东西,已经有为父当年的风采了!”

朱见济好不要脸的夸完儿子夸自己,丝毫不管他的神童名号是靠着两世为人刷出来的。

他对儿子解释道,“物价上涨,老百姓的日子总归是会有点难过的,不能只看北京这边的东西。”

大明这么大的地方,日子难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。

北直隶生活舒坦,那是因为它乃天子周围地区,皇帝还喜欢有事没事出去溜达体验民情,不管表面还是实际,总得把东西捣腾的好看一些。

毕竟有点差错之地,当地主官只能就要丢乌纱帽了。

朱见济对此也是知道的,所以这些年出宫活动,一般都是出其不意,叫上几个侍卫或者把已经发福起来,挺着一肚子肥油的徐永宁叫出来,君臣哦吼一声,就跟脱了肛的野马一样出了城,完全没给宫外人准备的机会。

突击检查,这可是自古以来检验真才实学的好手段。

所以直隶人过的如何,皇帝自问还算了解。

但像西南、西北那样的地方可不行。

本来就是落后之地,要是收入水平没能跟上,反而是物价全国统一了,那大小就有问题。

偏偏对此,朱见济也是苦恼不已。

还是前面的理由,承平日久,除了粮食这种硬性产品要被控制在一定价格之外,其他的基本都会出现浮动。

大量的钱币流入市场,货币也肯定会跟着贬值。

这事情无法避免。

西部地区那些收入迟迟涨不上去,可又要面对高起来的物价,基本都会选择去进工厂打工——

为了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,推动科技普及,朱见济在前几年就陆陆续续开放了一些工厂的开办权,并没有一直让皇室对之进行垄断。

想当年的皇家纺织厂,现在也就在北直隶这边招收一些工人,给这边的人提供就业机会,更多的工作也是协调北方纺织行业的运转,让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。

至于皇室的产业收入,则是有海贸、矿业等等来源,并不强求在纺织业上吸金。

可以说,原本的“皇家工厂”在皇帝开放了办厂权后,经济上面的职能正在缓缓向着政治职能转变。

只等以后市场继续变动,这样的转变会更加彻底。

而民间自己开的工厂,则是为那些日子难过,或者想追求更高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道路。

毕竟工厂老板一年可以获得的利润,远比种田的地主来的多,又有朱见济要求,部分老板起码是能给打工人多发点工资的。

眼下的情况,便是一些农民过不下去,选择加入工厂。

唯一的差别,就是皇帝还管得住这些人,这些事,肯帮农民工一把,让他们不至于羊入狼口。

朱见济一直都在避免走上历史原来的道路,但没想到兜兜转转,仍旧如此。

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吗?

“所以为父现在搞摊丁入亩,一条鞭法,本意也是在减弱百姓负担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