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68章:乾圣十六年(2 / 2)


不止社会文明发达一点,就连国内本就存在着不少黄金矿产,当初其国王去东北边的埃及、阿拉伯进行交流之时,可是一边走一边撒钱炫富的。

所以加纳充满自信的拒绝了向明朝称臣的事情。

对此,明朝也不觉得有所冒犯。

加纳就在泰西附近,跟大明隔着天涯海角,如果它加入了朝贡体系,以后遇到问题了,大明朝能做到及时支援吗?

要是没能搞定对方的问题,大明朝的声威岂不是要传到西方,削弱自己头上的光环?

要知道,目前维护好炎洲角的建设,对于大明的水师来说已经很吃力了。

如果不是因为炎洲角是东西方航路的重要关口,本地还有矿产,每年都能入账不少,大明朝内部总免不了有人嚷嚷放弃那地方——

当年辽东可还跟着中原挨着边呢,都有人提议放弃那块寒冷偏远之地,何况炎洲?

所以当加纳迎来西方入侵之时,大明朝除了给予道德谴责和抨击西方的人权问题,并没有采取其他的措施。

即便有心,也是无力的。

由此,在西方的流行语里面,仍旧出现了“黄金海岸”这样的话。

当然了,西方的生产力就那么点,贵族还那么讲究排场,抢来的钱再多,最后也会流入大明境内,反而还让大明朝少了几分恶名。

这也挺好的。

“人说三十而立,朕现在做的功业,也不知道当不当得起这个‘立’字。”

在刚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的当天晚上,朱见济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须发,忽然跟老婆感叹道。

王氏才把三儿子哄着睡了觉,又要哄丈夫,不由得一阵好笑,“怎么说这话?”

“现在太平盛世,人人称颂你呢,怎么还在担忧这个?”

“只是觉得自己还有些东西得去做啊。”

朱见济把这几年留的漂亮胡子梳好,跟王氏躺上了床。

他还有心心念念的一条鞭法和新纸钞没有弄出来呢。

只是一条鞭法,收的是银钱,朱见济需要等待民间流行的银子够多了,才能执行。

纸钞也是同理。

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作为基础,轻飘飘的几张纸,是很难获得别人认可的。

而且乾圣朝的一条鞭法,还得包含后世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,又是一个大动作,在国家没有改革变法的迫切需求之时,可以慢慢准备。

现在,朱见济觉得他已经准备好了。

大明朝也已经准备好了。

根据皇家银行的汇报,自打新钱币发行之后,有了朝廷信誉背书,加上钱币质量的确超过此前历代,使得乾圣通宝的流通程度迅速提高。

而日本、吕宋那边,银山金矿被开采,没有外来力量可以阻止明朝把这些亮闪闪的宝贝运回国内,自然增加了大明朝本土的金银储量。

矿石被熔炼成通宝,进入市场流通之中,随后转入很多人手里。

即便华夏“囤钱囤粮”的习惯仍旧存在,但随着国内商业的发达,被使用着的钱是不少的。

这便为朱见济把原来的计划稳步执行,做好了铺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