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49章:审计署收工(2 / 2)

朱见济跟着吴敬感叹道,“老子曾经说过,治大国如烹小鲜。如今朕亲身体会了几年,的确是要事事小心。”

“朕是大明的皇帝,朕这儿放松一点,天下就要有一个地方烂掉,就要有一批百姓受罪……这是朕不忍心看到的。”

“现在朝廷提高了给官员的待遇,摊子也越铺越大,要是连个账本都算不清楚,那问题就太愁人了!”

吴敬拱手回道,“陛下仁爱之心,实在少有,是社稷苍生之福!”

这话说的可不是拍马屁,算是吴敬的真心话了。

毕竟像朱见济这样喜欢折腾手下官员的皇帝,着实少见。

以前的皇帝强调清廉,嘴上说的多,可实际做的却少,通常是三把火烧完了,也就没有了后续。

可朱见济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弄出来了“考成法”,严苛到了官员必须要定时定点的上班打卡,错过一点都得予以登记,时至今日从未有过中断松弛。

都察院现在都被他驯化成了一群饿狼,成天就想着如何抓了同僚换赏钱,以至于行政官员闻御史而丧胆,连都察院的大门都得绕着走。

审计署这种东西,以前又何尝听说过?

还派出天子亲军和国公护着他们去清查账目,耗时一两年,对各省的大项目都重新进行了清查,发现有问题后,不论大小,锦衣卫直接拿人法办,送去给大理寺和刑部刷业绩,以国法论处。

其中光是州府一级的官员,人数就有数百之多,可见决心和力度。

民间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。

谁让权力被约束住了,百姓的感觉就舒服了?

有时候吴敬也会和某些官员产生类似的想法,就是觉得皇帝何必如此多事?

以朱见济的年纪,正是享受大好青春的时候,收集美女,到处乱跑都算正常,偏偏就盯着当官的不放,累着自己。

要说做出一番功业,以大明眼下的情况,没有内忧外患,甚至还对外开疆拓土了不少地方,皇帝完全可以躺着等盛世自己过来。

到时候四海升平,自然会有好名声流传于后世,以为后代榜样。

做的太多,反而容易出差错。

“不行啊,朕就是要趁着年轻,把能办的都办了,不然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?”

酒过三巡,朱见济也放开了一些,双手搭在桌子上,涨着一张喝红了的脸说道。

谁能保证自己一直不变心?

他花了这么多的时间,好不容易把大明的官僚系统打磨得高效一点,不早点做好事情,难不成还得等到系统再次钝化生锈了,再去解决问题?

“明年还要去打西域,军费又是一大笔钱,朕想想都心疼。”

但打仗是必须的,

大明要骄傲的屹立在世界之巅,不依靠武力不可能。

朱见济心里还想着把后世的大公鸡拿回来呢,国家版图上,总不能汉唐都有西域,大明就没有。

反正老前辈有的,老朱家管理下的华夏也得有!

“养军队也是烦心的事啊,朕让你们从东南走到西北,查了行政官,又查了军营里面的将官……其实是在担心有人背着朝廷喝兵血吃空饷。”

天下太平,可军队还是要养的。

偏偏那么多人聚在一起,让油水也变得极为诱人。

要是真有这种情况,那朝廷得亏多少钱啊!

朱见济老早就想着要对西北用兵,这些年大笔大笔的掏钱给那边,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搞基建发展,要是被坑了,朱见济的心都要碎了。

“等攻灭亦力把里后,大明于四方便再无敌手了,陛下自然可以缓缓,无需耗费如此精神。”

吴敬想让朱见济放慢一点速度,等一等他手下的打工人。

起码吴老头一直想要提前退休,好去研究他的真爱数学。

皇帝告诉他的那些公式理论,吴敬现在还没琢磨透呢!

“不行,”朱见济闻言摇头,呵呵一笑,“西域收回来后,朕还得给全国一个惊喜呢,哪里缓的下来?”

吴敬对皇帝说的“惊喜”完全不解,只能多吃了两碗饭,以慰劳一下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