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33章:征伐满者伯夷(2 / 2)


皇帝只能哀叹,“让礼部给轩老先生选个好谥号,追尊官职称谓,再派宫里人去南京吊唁。”

老臣,

真的是越来越少了。

年富今年好像也七十岁了,身上还有个毒疮,一直没能治好,也是个问题。

“调湖广巡抚白圭任南京吏部尚书……”

伤感之后,对轩輗死后的职位空缺,朱见济做出了安排。

白圭在安抚荆楚流民一事上也有作为,平定过湖广叛乱,性格坚毅敢为,让他去南京管好那边的官僚商人们,倒是方便。

虽然按照习惯,南京那边的六部已经有养老部门的样子了,可大明终究广阔,东南的确发达。

没有个中央指派的大官坐镇东南官场,到底是不安心。

……

南方,广州港。

李继业检查了最后一次军需,强调了最后一次纪律,随即扬帆而动。

上百艘舰船满载着上万人,从广州出发,驶向大明的旧港宣慰司。

这是自宣德以来,大明官方的统治力量,第一次回到他久违的海外领地。

而大明水师几十年来的首次出动,打击目标就是此时称霸南洋的海上大国,满者伯夷。

虽然中国的文明、国力长期凌驾于世界之巅,使得中国人看谁都是一副“乡下蛮夷”的样子。

但抛去中华文明这个一出生就熠熠生辉的大奇葩,把其他的国家摆在一块看的话,满者伯夷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。

毕竟在灭了以施二姐为首的三佛齐残余势力后,满者伯夷基本可以宣布,自己统一了后世的印度尼西亚范围。

即便在这个广阔群岛之上,仍旧保留了无数的酋长,无数的部落,统治体系极为粗糙落后,就连他们的国都都比不上大明正常的州府之城……

但的确是臣服在了同一个名号之下。

所以在西方人眼里,满者伯夷这个国家,竟然还能称得上“帝国”。

在东南亚这么个地方,也是一方大势力了。

只可惜,满者伯夷动谁不好,偏偏要动大明的旧港宣慰司。

如此一来,引起高等级文明降临,对其进行惩罚,也是自讨苦吃了。

越南方面,得知大明水师出动的消息后,大惊失色,以为对方是要来打自己了。

谁让这些年,在安南君臣的刻意放纵下,和大明的确存在了不少冲突。

好在李继业随后就以主将的名义,对其下了通知,说自家只是去教训一下南洋不臣之国,让安南别紧张。

不臣?

那更吓人了!

安南君臣迅速的调动军队,加强自家的海防,对着路过的大明船队露出警惕的眼神,暗中观察着。

“安南那边,不管管吗?”

副将马云蹭过来,对着李继业小声发问。

他长期在南边工作,对于安南渔民越境捕捞和打劫海商之事,亦是不满。

李继业摇了摇头,“都督府给的话,让我们先打了满者伯夷。杀鸡儆猴之后,不管他们,他们也得怕我大明了。”

在朱见济这个好榜样的带头下,军事上面,作为管理机构的五军都督府也流行起了“做预算”。

每次出征最低要实现怎样的战略目标,最高又是如何,都得做好规划,以免浪费兵力和粮饷。

毕竟今时不同往日。

卫所越来越少,募兵越来越多。

士卒也变得值钱了,可经不住随意的浪费。

而且在每年正月的国家财政计划下,军费都是额定的。

今年开战,若是从这次预算里省下了一些,那还能存着下次用,相当于也给五军都督府开了个小金库。

朱仪他们由此也抠搜起来。

不过要是打不赢,那问题就不止是钱了。

“这次出征,务必仿效当年前英国公征交趾之故事,以扬大明国威!”

以张辅来对标自己,可见李继业在海上打了几年海盗后,对正式建功立业的渴望有多大。

李继业摁住腰间佩刀,雄心勃勃。

永乐之时,大明征讨交趾,那战略目标可不仅仅局限于摁住越南这片“中华千年所统之地”,还在于威慑东南以及南洋各国。

靖难之战,给刚刚建国几十年的大明的确带来了不小影响,也让才称臣没多久的附属国们蠢蠢欲动。

结果交趾一战,见证了真理后,附属国们就安静了,从此不敢冒犯。

奈何后面宣宗四面收缩,以至于安南独立,大明西南又多出来一只白眼狼,连带着南洋也不受大明控制了。

失去了交趾,就失去了南洋。

但击败了满者伯夷,旧港重归朝廷之手,安南也会跟着回来!

朱见济和他手下的臣子们,都对此抱有十分的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