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9章:李继业在南京(2 / 2)

道德榜样是可以被抛弃被更换的,但利益……是永恒的!

“给你个机会!”

“去江南帮孤操练一支部队出来,度田的事不必着急。”

“队伍带出来了,你才叫真有本事。”

朱见济也才会放心收下他。

但李继业并不是完全的听话。

他觉得为了洗掉祖父带来的负面影响,他需要做更多的事,并不只是为皇家在南方操练出一支军队来。

回到南京之后,先是拿着小太子从好爸爸那里要来的手令去南京的兵部报道,挂了一个军官的职务——

虽然朱见济阻止了北京方面的兵部架空五军都督府,可南京这边天高皇帝远,在长时间太平的情况下,南京兵部的职权最终还是压过后者的。

好在南京这边有个轩輗。

能干的老头不用白不用。

景泰八年的四月,朱见济就以轩輗政绩卓著,使得南直隶官场风气一新的理由,将之提拔成了南京兵部尚书,从名义上控制了东南的军事。

然后又令魏国公徐承宗领南京前军都督府事务,加了一层保险,并且改任原来的大同巡抚年富为南京吏部尚书,辖制东南的某些人。

而李继业领了职务后,就是去找徐承宗报道。

对于这名晚辈,徐承宗表现出非常的热情,很爽快的同意了李继业以他的名义编练新军的请求。

反正这是皇家的意思。

他顺水推舟成了事,还能分一些功劳。

现在南京的勋贵们也大多团结下皇家的旗帜之下,有不少人都挂名了一个官职,钱财方面也有东南玻璃贸易的代理,钱权都到位了,他们对天子是很服从的。

唯一的问题,就是南边勋贵们掌握实权的不多。

现在李继业说他要搞军队,徐承宗自然赞同。

有了队伍,那在南京说话的底气就更足了

于是李继业打马上任,从南直隶所辖的卫所中抽调精锐,普及皇太子“募兵制”的思想,也给他们发放高额的薪水,迅速的收拢住了手下官兵的民心。

南京这边的官老爷们有点看不下去,总觉得军队一有战斗力,他们的屁股就有点痒痒。

所以有人弹劾李继业和徐承宗,说他们滥发军响,私自笼络兵勇,给朝廷带来了财政压力。

但北京的回复还没到,一直是官场泥石流的轩輗立马也跟着上疏,叙述了南京这边“军备废驰已久”,沿海又有倭寇等等灾祸,编练军队的重要性。

潜意识说的,就是反对朝廷组织新队伍的人,都是傻逼。

南京这边的情况大家都很明白。

在大明迁都之后,不止官场迅速的原地飞升,就连军队都成了不干活的混混。

轩輗对此厌恶已久,但此前没有职权,只能按下不表。

现在有了职权,还用得着管其他的?

年富也随之弹劾起了不少官员,火力全开的让人害怕。

对此,皇帝没有太多表示,只是派人来到南京,为轩輗赏赐了不少养生物品,心中偏向于谁显而易见。

李继业得到了中央支持,地方上面长官的维护,心中大定,于是继续干活。

轩輗和年富都是调任而来的官员,年纪也都不小了,能够顶住一时的压力,但顶不住一世的。

而且这两人跟东南官场格格不入,不知道多久会被人想办法弄走。

李继业知道他得抓紧时间。

而在操练军伍之余,他还去了南京户部一趟,检查了一番鱼鳞册的完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