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3章:对于兀良哈友好的协定(2 / 2)


“青哥儿比为父能干,那就听青哥儿的!”

“你们给沙不丹回旨吧,就按照太子的意思讲……只要他答应了,他们的要求朕就准一半!”

大宁城是绝对不可能给兀良哈的。

朝廷剩下的钱基本都投资进去了,如果转手给了这群人,那就跟傻子拿钱打水漂玩似的。

景泰帝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好哄。

“他们可以在各关附近放牧,但一定不能欺凌我大明子民!”

瓦剌压着兀良哈打的时候,后者敢和前者动怒,跑过去砍人家部落的人?

现在大明都把瓦剌给干了,自然也不能让兀良哈继续在自个儿当白嫖党。

史书上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,叫什么“夷狄畏威而不怀德”。

只对人好而不给他们大嘴巴子,草原上的饿狼是听不懂人话的。

“臣等……”陈循还想说话。

“就这么定了!”

景泰帝挥挥手,结束了这个话题。

“朝鲜有使者到来,恭贺天朝击溃瓦剌之大胜。”

“女真那边也有人请求入京,自述土木堡之后,受制于也先,与朝廷隔绝……如今大明收服边城,重新打通了辽东通道,所以想要把往年未能及时送给朝廷的贡品补上,以表忠于我大明之意。”

“此外,还有另外藩国送过来的贺表……”

之后,阁臣萧滋将这些事情一一告知。

景泰帝和朱见济对此都不怎么关心。

前者是已经习惯了世界各地的孝子们时不时朝贡,后者则是由于还没到需要关心这些地方的时间。

朝鲜这等“大明头号狗腿子”无需担忧,女真方面,等大宁、开平诸卫重建完毕,迎接他们的必然是浩荡天威。

所以在朱见济眼里,他不需要跟一个死人过多的接触。

和通古斯野人有什么好交涉的?

难道自己会因为他给朝廷送来了一些野山参和兽皮子,就放弃对这群家伙的降维打击了?

有这个功夫,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培训各地农庄的管理人员呢!

像农庄这种集体化的组织,是需要不少人手进行事务调度的,不然一处乱便容易引起处处乱。

想要建立起朱见济规划中的农会,就必须把基层管理给做好!

特别是小太子还要求农会做好日常记录,不准落下分配下去的一点一滴,这种过分的“员工守则”,放在封建时代粗放式的管理体系中,是非常少见的。

如果不是有昌平皇庄的例子在,底下人难免抱怨太子爷是给自己没事找事。

区区几个种田的,就要高贵的读书人去给他们做事?

没有多少清高的知识分子想去下地,被铺满了肥料的庄稼气息熏陶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在直隶建设新农庄的时候,朱见济还要求每个地方派两三个人来参加“入职培训”,安排专门的人手教导他们。

能读书认字的诱惑,终究是让那些人咬牙撑了下来。

虽然都是些简单的字,还要学小太子口里的“字母拼音”,可这意义很重大——

要是读的好了,脸皮再厚一点,他家就能自称“耕读之家”了!

再把下一代养好,指不定就能出个举人老爷呢?

他们非常积极的学习着后世小学生的知识,并且将之视为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