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三十章 僵局既成•霜秋至(2 / 2)


徐铉走入山石的夹缝中,刚好挡住了随行之人的视线。他低声道:“国主遣臣来此求和,并言,若建隆帝无意止战,就说出金陵城墙下埋有*之事。”

“*?此话怎讲?”

“国主说,这*是当年元宗埋下的,环绕全城,深入地下两丈。而那通气的机关就在皇宫之中。一旦启动了机关,*道中通了空气,只消一颗火星子,便会玉石俱焚。”

李从善不由得皱眉:“我竟不知父王还在城下埋了*……可纵使此话不虚,大宋灭唐之心已定,想要以此逼他们放弃,又谈何容易?”

“国主无意逼宋国放弃南侵,而是想要借此为筹码,和建隆帝谈个条件。”

“甚么条件?”

徐铉摇摇头:“国主并未告诉微臣。”

见李从善面有忧色,徐铉又道:“这些事王爷就不必操心了。国主让王爷自己保重,他说,兄弟重见的日子,不远了。”

……

两日后,汴京的谕旨传到了江宁前线,将军曹彬下令三军合围金陵城,无令不得攻城。

南北之战在这成败已分的最后关头,陷入了僵局。

人们在猜想着,杀伐决断的建隆帝为何不挥军攻城,踏平金陵。人们在猜想着,纸醉金迷的江南国主是不是还躺在温柔乡中未见兵临城下、燃眉之火。

在从未停止的猜想和议论中,太阳日复一日地东升西落,便如白驹过隙。

直到这个时候,林卿砚终于明白李煜口中“僵持半年,再谈协约”是甚么意思。

在这半年间,吴越国国主钱俶奉建隆帝之命,率军先后攻陷常州、润州,尽获江南大部土地。可是曹彬所部仍旧围在金陵城外,毫无动作。而只要国都还在,对于唐国的将士而言,值得他们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,就还在。笑宋国尽得双佩机密,却依旧攻城不下,可见“逐鹿中原两心同,问鼎天下一珏穷”亦只是夸诞之语罢了。

春日的生机、夏日的繁茂都只是暂时的,很快,华夏大地引来了萧索的秋。

此时,远在大辽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接到了一封意料之中的信笺。信封中附上了两块碎玉,合在一起便是严丝合缝的一枚玉扳指——他知道,契丹履行承诺的时候到了。

他抬起眸,见堂下的送信人正含笑看着他。他记起了这张脸,汴梁城外山道上的匆匆一面,那时此人还是不通拳脚的富家公子,那时他还是被山匪劫了车马的萧焱——那时还是凛冽的寒冬。

耶律斜轸起身,朝堂下人揖了揖:“久仰了。不知这位兄弟如何称呼?”

姜楠笑道:“在下姜楠,拜见大王。”

姜楠等人被分派去给耶律斜轸送信的时候,林卿砚和赵攸怜正攀上了宋辽交界的恒山山脉,入了羿迟迟的金蚕谷,坐在草厅之中等候。

不多时,孙老汉牵着一个半人高的小儿出现在门框中。羿迟迟治好了孙老汉的腿疾,他的精神愈发矍铄,走起路来都用不着拐棍了。

“舅舅、舅母!”张邺一把甩开爷爷的手,如一只离弦的箭一般向林卿砚扑了过去,奈何他重心不稳,就连走起路来都是跌跌撞撞的,这么一跑,也就毫无悬念地跌到地上打了几滚。

林卿砚、赵攸怜吃了一惊,赶忙上前去扶,生怕摔坏了他这自小多病多灾的小身板,哪晓得张邺在地上滚了几滚,自己倒先站了起来,锲而不舍地继续向二人奔去,一头扎进了林卿砚的怀里——别说摔坏了哪儿嚎啕大哭,就连眉头都没皱一下。

孙老汉笑着走上前来:“别担心,这孩子自小在山间摸爬滚打,皮实着。”

赵攸怜扶着他落座:“老丈,几月不见,你的气色愈发好了!”

张邺在林卿砚的怀中扑腾着,好不容易调整到了舒服的姿势,便急着对赵攸怜道:“舅母,姑姑这些日子,配了一个东西,叫……叫凝脂霜,对气色,对,就是气色,特别好!”

孙老汉摇头笑道:“人小鬼大!那是姑娘家抹的东西,爷爷这都一把年纪了,你别瞎说!”

“姑娘家?”张邺想了想,奶声奶气地,“那正好!也给舅母抹一些!姑姑抹了之后,变好看了不少呢!虽说舅母已经很好看了,那也可以抹一抹试试看啊!”

此话一出,赵攸怜顿时红了面颊。这些年在林卿砚的身边,肉麻的赞赏之辞她的确没少听,可被这么丁点大的小娃儿如此直白地夸赞长相,倒是头一次。张邺小小年纪就这么会讨姑娘欢心,长大了还得了?

林卿砚刚想夸这小不点会说话,门口就传来了一道尖刻的女声:

“小东西!你在胡说些甚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