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4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公孙此来可有要事?”苏秦也端过水杯,啜一口,表情甚是疲累。

  公孙哙从袖中摸出信函,双手呈上。

  苏秦接过,扫一眼,放在几案上,缓缓说道:“是不是燕国出兵的快报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公孙哙乐呵呵地应道,“是子之将军发来的,说我祖公不顾老迈,亲来赴会,子之将军引军三万护驾,已经上路了。”

  “哦。”苏秦心不在焉地应一声,转头望着暮色中的潭水。

  “苏子,”公孙哙的身子微微倾前,“你猜猜看,何人陪爷爷来了?”

  苏秦头依旧不抬:“何人?”

  “在下的小祖母——姬夫人。”

  “哦?”苏秦一震,扭过头,直盯公孙哙,眼中现出亮光。但这亮光就如昙花一现,转瞬即逝。

  公孙哙细审苏秦,见他满脸阴郁,细想这些日来,苏秦一直心事重重,不由纳闷,小声问道:“苏子,您好像有心事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苏秦点头。

  “是何心事,可否告知在下?”

  苏秦从潭水上收回目光,望向公孙哙:“公孙,你且说说,我们为何合纵?”

  “消除纷争,实现天下和解。”公孙哙顺口应道。这是苏秦挂在嘴边上的话,他早已熟记于心了。

  “你说,此番会同,我们真的能够消除纷争,实现天下和解吗?”苏秦盯住他。

  “当然能。”

  “你为何如此有信心?”

  “因为……在这天底下,没有苏子做不成的事儿。”

  苏秦似是没料到公孙哙会如此应答,愣怔一下,扑哧笑道:“你真的这么想?”

  公孙哙郑重点头。

  “谢公孙信任了!”苏秦盯住他又看一时,从几案下缓缓摸出四封快报,一字儿摆在几案上,从左至右,是楚、齐、韩、赵、燕五个信函。

  公孙哙看一会儿,仍是不解:“苏子?”

  苏秦指着快报:“你看,这些快报,报的无一不是军情。楚王亲来,引军八万;齐王亲来,引军五万;韩侯、赵侯亲来,各引军三万;还有你爷爷,引军两万;剩下大魏,在下这也得到消息,庞将军正在四处调兵遣将,磨刀霍霍。各路烟尘,都在朝孟津滚哪!”

  公孙哙越发不解:“这说明天下列国重视合纵呀!合纵旨在制秦,没有兵马,何以制秦呢?”

  “是啊,”苏秦轻叹一声,连声重复,“是啊是啊,你说得对极了!没有兵马,何以制秦呢?可……这么多兵马聚在一处,怎能不起刀兵呢?你看看,此番会同,哪一家都是剑拔弩张啊!”

  “起刀兵就起刀兵。”公孙哙不假思索,“依我看,干脆借此机缘,将暴秦灭掉。灭掉暴秦,一劳永逸,天下不就永享太平了吗?”

  “你呀,”苏秦连连摇头,苦笑道,“看的只是表层。真要灭掉暴秦,天下可就更难太平了!”

  公孙哙大怔。

  翌日晨起,苏秦正在允水岸边散步,屈平造访,说是盟誓拟好了。

  苏秦甚是震惊,接过他呈送的竹简,连看数遍,细细品味良久,两道目光不可置信地射向他。

  “苏子?”屈平的心忐忑直跳,声音小得不能再小。

  “你是个奇才。”苏秦将竹简又看一遍,“更是个急才。仅此一夜,你就写出这般誓约来,实令在下敬服!”

  “在下……”屈平以为苏秦是在奚落他,面红耳赤,“在下是急性子,回去后一宵未睡,方才拟出这份草稿,自觉不好,却又不好给他人审看,一大早就……就……就拿过来了。苏子若是觉得不妥,在下可以重写。”

  “为何要重写呢?”苏秦将竹简又看一遍,“如此美文,求还求不到呢?”

  屈平眼睛瞪大。

  “不过,也并不是完璧无瑕。”

  “请苏子指正!”

  苏秦指着中间两句:“请看这两句。”

  屈平打眼一看,写的是:“肌肤润于锋镝,骸骨难入丘冢。”

  苏秦缓缓说道:“六国纵亲,当整齐划一才是。此文通篇皆是四言,此处却是六言,变化虽有,却失齐整。就好比两军作战,对方未冲,先乱阵脚,不妥。可否改作‘肌肤润镝,骸不入冢’?”

  “好!”屈平脱口而出。

  “还有下面一句,‘鬼怒神斥,民怨沸腾’,可以改为‘鬼神震怒,民怨沸腾’。以‘震怒’对‘沸腾’,顺口不说,对仗也工整。盟誓是要念出来的,最好是朗朗上口。”

  “苏子改的是,在下叹服!”

  “该叹服的不是你屈子,而是我苏秦。”苏秦由衷赞道,“此文一夜而就,一气呵成,滴水不漏,朴实无华,外契天下大义,内含纵亲要旨,由首至尾,字字珠玑啊!”

  “谢苏子夸奖!”屈平腼腆地笑了。

  最先到达安邑的是魏惠王,魏室重臣庞涓、惠施和朱威等,全都陪他来了,只留下太子申、白虎及一帮老臣在大梁守值。

  魏惠王由衷感激苏秦,到轵后不顾旅途劳顿,即派王辇接苏秦入行宫。苏秦赶到时,惠王跣足迎至宫外,携苏秦之手,与他并肩步入宫中,促膝谈至深夜。

  在惠王与苏秦谈心时,魏国三军逾十万众,包括庞涓的虎贲之师,分路开至河东,依庞涓指令屯扎于孟津、安邑附近,理由冠冕堂皇,保障列国君主的人身安全。

  接踵而至的是楚王,再后是齐王。因会同地点在魏国境内,列国军队均需接受魏国指令。在庞涓部署下,楚军七万屯扎于宛城以北的方城,楚威王仅带人马一万赶至孟津,住进早已搭好的楚国行辕。齐威王引兵五千,余众屯于宋、卫境内。再后是赵肃侯和韩昭侯,各带兵三千。燕人一则距离远,二则燕公老迈,只能日行五十里,来得最晚,在秋分的前三日方才迤逦赶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