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七章 市井商贩(1 / 2)

第二十七章 市井商贩

开店之后,杨浩才彻底明白,为什么后世各种O2O应用初期都会大量补贴。

所谓有舍才有得,用户习惯这东西,太重要了。

首日免费吸引了部分食客,品尝过各色食物之后,赞不绝口。

吃人的嘴短嘛,帮忙卖力吆喝几声是应尽的义务。

小范围内,口耳相传,口碑赞誉是最好的宣传方式,杨记食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。

杨浩趁机推出前半月半价的优惠促销,上门的食客就更多了。

食客们惊奇地发现,肉夹馍里竟然是猪肉。这等平常不屑一顾的腥臊之物,不知用什么方法卤煮之后,竟然如此美味。

尤其是剁碎了夹在面饼之中,瘦肉嚼着有滋有味,肥肉则油汪汪地惹人馋,咬一口,满嘴流油。

上土桥搬运卸货的伙计尤其喜爱,他们干的都是力气活,对食物不求精致,能填饱肚子就行。再能多点油水,简直求之不得。

自打杨记食肆开门之后,肉夹馍、水煎包和胡辣汤成了他们早食的标配。一份下肚,身子暖暖的,干活也更有力气。

中午再来上一碗羊肉泡馍,大瓷碗满满当当,分量很足,味道也格外好。他们甚至跟着杨浩学起了关中方言,吃完之后说一声“嘹咋咧”。

等发工钱的日子,手上富裕些,来上一份水盆羊肉,算是犒劳和享受。

鉴于很多人喜食汤饼,杨家随后又推出了臊子面。

大瓷碗装满面条,浇上一份油汪汪的肉臊子,配上几片蔬菜叶子。

连汤带面,一碗下肚,既美味又饱腹。

杨家人实在,一大碗面只要十文钱,一块腊汁肉夹馍也是十文,三文钱一碗的胡辣汤可以喝的胀肚子。

而且前半个月都是半价,让他们占了不少便宜。杨浩原本还想着优惠结束后,营业额会下降,但事实上,他的担心完全多余。

客流照旧,付钱也都爽快,私下里还会说一句:杨家孤儿寡母也不容易,怎么好意思总占便宜?

不过有些人却动起了“歪心思”,到店吃饭时总偷偷盯着杨田氏,只差直说:我帮你照料两个孩子……

这种时候,杨田氏总没有好脸色,大黄狗也会在杨浩的授意下,上前狂吠警告。

且不说叔父杨守业可能还活着,即便是真不在了,杨浩也不觉得婶娘会改嫁。

所以杨浩有意无意会说一句:“家叔从西北军中归来,请诸位吃酒”,那些“不安好心”之人顿时安分了。

食肆生意好,却也格外忙,杨浩与杨田氏每天起早贪黑,累到腰酸背痛,还有点忙不过来。

有鉴于此,杨浩果断请了两个女帮工,赚钱永远没有身体重要。

工钱给足了,招人很容易,第二天两个码头搬运工就带着婆娘上门了。

他们知道杨家婶侄厚道,自家婆娘在这干活不会被亏待,而且店主是个女人和少年,没有额外的担心。

杨浩见二人手脚麻利,勤快本分,当即应允,当着她们丈夫的面商议好工钱。

她们主要干些和面、夹馍、洗碗筷的活计,每日卤煮腊汁肉,烹制臊子这些都是杨田氏亲自上手。

这些可都是杨家的不传之秘,两个女工都心知肚明,每当这时候就远远地走开。

除此之外,杨浩对他们提出了严格的卫生要求。

比如厕之后必须洗手;厨房和前堂的抹布要分开,每天需用皂角水清洗;地面桌面要及时打扫;每晚收摊之后要烧滚水烫洗碗筷等。

尽管她们认为,码头上吃力气饭的苦哈哈不在意这些,没必要多此一举,但杨浩仍旧坚持。

对面药铺的孙先生听说后,连连称赞杨家婶侄讲卫生,有良心,然后用古老朴素的语言给众人科普了病从口入,卫生防疫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