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〇五章 旧事重提(1 / 2)

第一〇五章 旧事重提

赵德文年岁也不小了,但官家信任,委以重任,自当尽心竭力。

身为宗正卿,管理皇族事务,宗庙祭祀也在职责范畴以内。

赵元俨的丧礼,官家赵祯处处彰显仁孝,为先帝后加谥也便成了题中应有之意,顺理成章。

先皇真宗加谥为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;

庄穆、庄怀、庄献三位先皇后改谥为章穆、章怀、章献皇后。

没错,只改了一个字。

兴许皇家觉得“章”字比“庄”字寓意更好吧!

故而朝野也没放在心上,只当是赵德文新官上任三把火。

然而大多数人没想到,此事只是个开头,一个引子。

有言官以此为由,上疏朝廷,公然指责皇帝不孝。

不孝!

封建时代,这可是比杀人更严重的罪名,尤其是当为天下表率的皇帝。

历史上确实不乏忤逆,甚至是弑杀君父的不孝子,但大宋官家仁孝之举天下有目共睹。

尊奉父母,尽孝叔父,这可是眼前发生的事情。

指责官家不孝,简直莫名其妙,赤果果的污蔑诽谤嘛!

可是一听那言官说辞,大臣们呵斥的语气立马低沉,继而寂寂无声。

官家仁孝,尊奉先帝后,就连叔父也亲手调药侍疾,亲临举哀祭奠,却忽略了一些更应该孝敬之人。

人生在世,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生育之恩,养育之恩。

一个给予生命,一个得以长大成人,两项大恩最该厚报。

官家生母李宸妃、养母杨淑妃呢?怎么没在追谥的名单上呢?

官家尽孝,难道有所选择?厚此薄彼?

言之有理啊!

生母、养母,最应该尽孝的两个人,却被疏忽了。

官家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对,指责的没错。

赵祯从善如流,立即承认错误,表示悔改,要追谥加封生母、养母。

可是该如何追谥呢?

到了这个地步,百官总算是反应过来,绕了这么大的圈子,这才是官家的真正用意。

老生常谈了,官家这是要给生母李宸妃争名分。

当年就提过了,不过百官拒绝,因此僵持了很多年。

时间久了,官员们大都渐渐忘了此事,没想到突然以这种方式――旧事重提。

除了李宸妃,还拉上一个杨淑妃,那可是官家自小呼为“小娘”的人,分量无疑更重了。

而且是仁孝之风高涨的一个特殊时机,事情一下子就显得十分敏感。

朝臣们下意识的态度还是反对,嫡庶有别,尊卑名分早定,不能轻易更改。

礼制这杆大旗,他们还得扛着,用着。

不过这一遭,百官们不再是众口一词,有一部分人站在另一个角度。

孝顺!

天经地义,这绝对没错!

生育之恩,养育之恩大于天,官家追谥生母、养母一个身后名,有何不可?

什么尊卑礼制,都是借口,古往今来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。

汉武帝的钩弋夫人,生前只是个嫔妃,但其子昭帝刘弗陵继位之后,追封生母为太后,修陵安葬。

昭宣中兴,汉昭帝乃是明君,当时辅政的霍光也是贤臣,难道他们不懂礼法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