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八十四章 一字之差(1 / 2)

第八十四章 一字之差

伊霍之事!

石介书信中的这几个字被飞语上奏,朝堂上顿时平地起惊雷。

四个字,重愈千钧,字字杀人。

伊者,伊尹。

霍者,霍光。

前者辅佐商汤灭夏,后者是汉武帝的托孤之臣。

以此而论,此二人是忠君贤臣。

然而,伊尹曾囚禁商汤的嫡长孙太甲于桐宫,自行摄政;

霍光在武帝,尤其是昭帝死后,只手遮天,废立天子,毒杀皇后。

换个角度,他们又是擅权祸国的奸臣。

虽然大多数史书上称太甲大彻大悟,伊尹亲自前去迎回,辅其当国,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。

但《竹书纪年》上却是另外的说法:太甲出桐宫,诛伊尹。

霍光本人虽病亡,但其死后霍家欲谋反,被宣帝剿灭,霍氏满门诛杀。

伊尹、霍光皆无好下场,二人并提,合称“伊霍”,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。

石介在给富弼的信中,竟言“行伊霍之事”。

这还了得?

一帮“君子之党”搞所谓新政,究竟是想做什么?犯上谋逆,欲行不轨吗?

有人觉得范仲淹等人行事光明磊落,忠心耿耿,应该不会有不轨行径。

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
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
守旧之臣只用了两句话,便让人哑口无言,涉及谋逆,哪怕相信范仲淹等人的品质,也不敢再多嘴。

更何况此番言之凿凿,有真凭实据――石介的信。

信函是私人往来之物,但还是被人找了出来,至于是怎么拿到的,已经不重要了。

重要的是上面的字迹,经过辨认,确实属于石介。

尽管石介本人抵死不认,声称自己写给富弼的书信原文是――伊周之事。

周者,周公也!

千百年来,忠诚辅臣的代表。

行伊周之事,是说要做忠心耿耿,辅佐君王的贤臣;伊霍之事,则是擅权废立。

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。

尽管石介百般分辨,但都被视为狡辩,书信上的字迹铁证如山。

石介给人写过不少书信,也有过不少奏疏,都被拿出来一一对比,并无丝毫差别,笔迹无二。

百口莫辩!

石介无奈,只得泣泪上疏,自请解除职务,请朝廷调查清楚,还以清白。

这等行径,在旁人眼中不过是嘴硬,权宜之计罢了!

难得有这等良机,守旧势力怎会放弃?立即以此为突破口,发动攻势。

首先遭殃的是富弼,毕竟石介的信是写给他的。

范仲淹与韩琦的日子也不好过,他们才是新政核心,也被诘问到底是何居心?

石介好端端为何会这样说?莫非新政的“君子之党”确实包藏祸心,欲行伊霍之事?

一连串的诘问与打击,让范仲淹、韩琦等人甚是无奈,难以反驳,十分被动。

从宫中出来,几位新政要员同车共乘,既然以“君子之党”自居,也就没什么好避讳的。

尹洙怒道:“陷害,绝对是陷害www.shukeba.com。”

他们深信不疑,石介为人方正忠厚,绝对不会说出那等大逆不道之言。

陷害!

范仲淹与韩琦何尝不知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