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章:改良秩序办法多(1 / 2)

第10章:改良秩序办法多

袁徽听了士颂的话,只是默默地点点头。

做事要做彻底,更要在借助身边人的同时,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温和的、适度的,逐渐改造。

缓辔而行,士颂在马上对袁徽施了一礼,真诚地说道:“这些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老师,还请先生多费心调教。”

这绝对是一句恭维话,以袁徽儒学大家的身份,士颂提及的新事物,他肯定还是很难理解的。

可这样公开的赞许,他还是难以抵挡。

暂且忍住心里乐开花的得意,袁徽开口询问:“依将军之见呢?”

故作沉思状想了一会儿,士颂答道:“访求有学识的年轻人来学校。白天是孩童进学,晚间为这些人办夜校。”

“夜校?”袁徽皱眉问道。

“嗯,夜校。也可称为‘业校’,即为劳作之余来学习的意思。”士颂说完,袁徽等人点头表示明白。

看看身边的这几人,士颂接着说道,“把新教材的内容教会给他们,这些就成为了新老师,再去教导孩子们更有用的知识。”

“比如呢?”袁忠插嘴问道。

“礼仪、古训肯定要学。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这些要简化学习。另外如盖房子、做车辆、造木船、种田、水利、医药等,这是对现实社会极为有用的学识与技术,应该进一步鼓励、推动学习。”士颂回应道。

古代读书人,一向以研究五经学说为荣。至于工匠、医药,那都是略低一等,甚至几等的工作。

现在士颂说得诚恳之余,又带着不容分辩的语气,袁徽等人想着并不是自己去学,也可以接受这样的言论。

“这样做,是要让学子们能够多有所长。”袁徽思索后,捋着胡须说道。

“老师所言极是。学子们的兴趣爱好,也未必都是一样的。这样的话,社会中的人们就都有一技之长。况且对于学习,未必只有当官这条出路。”士颂赞同着说道。

饱学儒家经典的袁徽,即便心中未必看得起劳动人民,但对于人尽其才的观点,他也是接受的——毕竟,不可能人人都只是捧着木牍、书卷,而不顾其它生计。

袁徽这样的读书人,心中的价值观是要做人上人。

那么,读书人对现实中的工匠、医药等人员,认为当然是需要而必不可少的,也才能更好地凸显自己的身份。

几人做着交流,已经到了郡府旁边的官学。

一行人下了马,把马缰绳递给侍从后,整理了衣袍迈步而进。

官学的大院内,苍松翠柏郁郁葱葱。几排高大的房屋中,有相关老师带领着,为学子们答疑解惑。

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士颂轻声说道。

袁徽点点头回道:“精妙之语。”

也不打扰师生们的学习,士颂等人在门窗外巡看一圈后,和袁徽以及几位官学管理人员转回到院子中央。

站在高大的松树下,他想了想,再对袁徽说道:“我们还要创办女学,办几间女校。这就要访求一些女子为师,让更多女童入校来学习。”

汉代女子的社会地位,相对后世较高。女子们学习的内容,除了如何相夫教子之外,也有女红、书画琴艺,还有天文历法、算术、经术,甚至包括胎教。

女子学习成果丰硕的,也有收徒授课的。但教学场所,都是在家中的后宅进行。

像这样公开筹办女校,肯定还没有过先例。好在士颂是后世穿越过来的,可以对此进行一些指导。

两人交流的内容主意是教育内容,以及保障女学生的安全问题。

“女校校址肯定要单独设置,可她们往来女校与住家,仍是令人颇费踌躇。女子出门,尤其是弱小的,是很不方便的。”袁徽试着劝说道。

他的这个疑问抛出来,其他的老师们,纷纷捋着胡须做着认同状。

看着这些以虔诚的心态对待儒家文化的人,士颂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说出“女孩子们自己上下学”,也不能说出“让女孩子排好队,由她们的亲属,甚至可以由士兵全程护送”的话。

这样看起来比较妥当的安排,这些古板、刻板的学究们,是断然不能答应的。

但这个问题,肯定难不住提出这个建议的他。

“这事很简单啊。”士颂随即回道,“安排校车,专门接送!”

“呃……”

袁徽当然是惊愕,薛综也是张着大嘴合不上。

“由郡府派出公务马车接送女孩子往返,并由士兵全程护送。”士颂提出了这个建议。

袁徽想了想,担心出现交通堵塞的状况:“恐怕道路为之壅塞。”

脑海里也现出百姓们围观,甚至登徒子追着马车跑的情景,士颂只好忍住暗笑,淡然地答复道:“开始时或许如此,时间久了也就好了。这件事,就由薛督邮负责。”

这个任务接下来,尚未婚娶的薛综,只有暗戳戳地欢喜:即便女孩子戴着帷帽,那也算是可以尽量接近了。

几人说话间,来到学校的办公堂署。落座后,有人捧着食案,送来水浆。

士颂端起髹漆木碗,低头喝了一口。

清水里放了一些蜂蜜,有淡淡的甜味。

“嗯,很好喝。”放下木碗,他犹豫了一下,对薛综说道,“可以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,这样,百姓们就可以有更多人尝到甘怡之味。”

薛综拱手答道;“甘蔗产出‘石蜜’,进而可酿出‘甘蔗饧’。但运输保管不便,要让普通百姓们食用,目前还多有困难。”

士颂笑了笑:“以后,外来货船会带来制糖技术与机器,很快就可以改观。”

说罢,他命人取来商船带来的砂糖。这样洁白晶莹的白糖,众人肯定还从未见过。

放入水中调和后,袁徽仔细盯着砂糖很快溶于水中而不见,再尝了一口后,不禁连声称赞:“精妙至极。”

士颂笑道:“我们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,制出这样的砂糖。”

袁徽点头称赞:“地大物博,的确需要以好方法来辅助,才能地尽其利。”

士颂认同着说道:“先生所言极是。地尽其利,人尽其才也如是。”

说着,几人的话题再转回教育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