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24章 领袖气质·识货(1 / 2)

第224章 领袖气质·识货

A ,最快更新盛世慈光(重生)最新章节!

定王府里给嫡长孙的院子很大,取名“春笋院”,寓意“雨后春笋,生机蓬勃”。顾名思义这就是一处竹苑,到处是青翠高大的竹子,长得太高,顶部已经压弯了腰,在院子的顶上形成了天然的伞盖。

院内幽静,因为沐慈不喜陌生人,沐若松一直没召回小厮侍女,只留下一个打扫的小童。那小童正百无聊赖坐在院子一棵竹子下,枕着一支扫帚打瞌睡。

从院门到主屋,有一条长的青石小道,两旁仍然也种的竹子。

沐若松的屋子,陈设很简单,前厅是待客之所,普通内敛,并不华丽。主厢房很大,却没有什么装饰,只在墙壁上挂着两把剑,一些字画。

家具的花纹并不繁复,一张挺大的很结实的床,简单的淡青色床帐。

沐若松的生活,不重享受,简单又自律。

春笋院距离闻知院很近。这天沐慈盘腿坐在新挂好的一架超大秋千架上冥想时,恍惚听到了王梓光练古琴时如高山流水的琴声。

技巧稍嫌生涩,但琴声中蕴含的感悟与情思,是饱满的。而且……还是华国古琴曲《高山流水》,叫人忽起思乡情。

沐慈睁眼,竹影斑驳中能见到附近那栋高楼,他眉如远山,淡含秋水,唇角勾起温柔弧度:“子韧,是锁儿在弹琴?”

沐若松守在一旁,闻言答:“锁儿的古琴练得最得奚先生的喜欢,说入情入境,情思饱满,应该是他。”

“看不出来,他倒是个有灵性的。”沐慈道。

“锁儿资质上佳,也肯吃苦,勤奋努力,他日定有所成。”

“朝阳姐姐好福气。”沐慈点赞。

沐若松含笑:“姑姑也是苦,那孩子早产,胎里带出寒症,几乎养不活,天天卧病在床。忽然一夜之间他身体就好了,活蹦乱跳,才现其古灵精怪的本性,多思多情,常有新奇主意。有时……”沐若松下意识看沐慈一眼,“他不像个孩子……”特别是居然能听懂,能合上你说话的诡异之处。

沐慈又是一笑,只得去给自己的老乡背黑锅,道:“小孩子容易受影响,想法也没有什么桎梏。我是觉得‘培养人才最好从娃娃抓起’,不用太禁锢他的头脑行动,由着他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沐若松道,“殿下,该喝补汤了,今天是八珍汤。”沐若松就将一蛊补汤送到了沐慈嘴边。

自从上回不小心将一声“若缺”脱口而出,吓出沐若松一身白毛汗,他就再也不肯喊沐慈的字了,哪怕私下里。

沐慈嘴刁鼻子也刁,撇开脸,药膳不爱吃。

最后沐若松没有办法,看沐慈仍然苍白没有血色的唇,索性自己含了补汤,堵了沐慈如蚌壳的嘴,撬开了,一口一口渡进去大半碗,另外小半碗,两个人在秋千上唇舌纠缠的时候,浪费掉了。

这家伙,每次喝补汤都这德行,不会是想要玩亲亲吧?

嗯,好吧。

沐若松承认,他也很喜欢,希望沐慈一直嫌弃补汤下去啊……

……

王梓光学完一天的功课,拉着王府的表哥们玩蹴鞠,完善比赛规则,顺便在自己和表哥们窜门的时候,宣传第一次蹴鞠比赛。

其实不用他宣传,楚王一举一动都是瞩目的焦点。

这位一出宫,先是跑去泰和楼吃吃吃……泰和楼正式推出炒菜,大家都想尝一尝传说中楚王指点的新菜品,弄得泰和楼日日爆满,险些挤塌。

又跑去定王府救定王,然后玩玩玩……居然让定王家小孩组织什么蹴鞠比赛。

让一干对他有期望的摩拳擦掌准备跟他干的,一干对他有忌惮的摩拳擦掌准备对着干的,都颇为无语……

而沐慈清楚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焦点,却毫不在意。定王府的男孩子极多,猴儿不缺的,沐若枆更是仗着见过沐慈,就缠着要去春笋院找沐慈玩儿。王梓光小心翼翼看沐慈脸色,问能不能叫表哥们过来玩的时候……出乎意料,沐慈居然一点没犹豫,答应了。

一群猴儿于是把春笋院当成了根据地,天天跑这边来玩蹴鞠。沐若松怕吵到沐慈还想阻止的。不过沐慈对小孩耐心十足,并不嫌孩子吵闹,偶尔也跟着下场踢几回。他的体力比不过孩子,好在技巧极高,花式踢法一下子就收了十几个小王孙粉。四郎沐若彬,虽因父亲的变故而消沉,可骨子里是个爱玩的,就用轮椅推着腿上夹着夹板的二郎沐若柏过来瞧热闹。

沐慈看到带轮子的椅子,下意识瞧了王梓光一眼,王梓光涨红了脸,呐呐说:“不是我,我就是……就是对四表哥随口提了提,是他自己想的……当然我……稍微帮了点小忙。”王梓光上辈子身体极弱,轮椅是常用的。

沐慈揪一下他的小辫子:“知道不好意思,说明还有耻感。”

王梓光:“……再不会了。”

……

虽每天玩得开心,又能天天见到偶像,可王梓光也不忘每天写一百个“永”字,因被苏砚认了做关门弟子,他的练字纸每隔几日就要送去给苏砚指点。

九月初五,是朝廷宣布新工作时间制度后的第一次休假。王梓光刚好趁老师休假,送练字纸过去。

苏砚点评一番,便旁敲侧击问王梓光:“你最近在做什么?”

王梓光极为机灵,知他想问楚王,因苏砚为人耿直,且有君子之风不会乱传话,他便把楚王没有受伤,组织蹴鞠比赛的目的说了,叫苏砚更是无语……

高山仰止啊。

苏砚简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,也想直接贡献膝盖。把明日准备提交的,弹劾楚王不务正业,倡导歪风的奏本压了下去。

王梓光去摸苏砚的羽毛笔用,苏砚想起这也是楚王的工匠首制,觉得小孩都喜欢新事物,便问:“用过吗?觉得这笔如何?”

听说户部的记录、核算的吏员都在用。

“好用,毛笔软趴趴的,这个硬,初学者好掌握。”王梓光说。

苏砚虽听不得有人说毛笔不好,但他是个能听得进意见的,按捺着心情又问:“还有呢?”

王梓光眼珠子转了转,才说:“这笔制作容易,也便宜,家里养几只鸡鸭鹅就有笔。老师,贫户家的子弟许多买不起纸笔。这笔写的字小,也不费纸。”

苏砚长叹口气……

易掌握,方便廉价,省纸,有这些优点,够了,完败毛笔字。

王梓光知道未来趋势,文明程度越高,人越是觉得时间不够用,追求简便快捷,未来的趋势由羽毛笔→钢笔→圆珠笔、中性水笔这样发展。

但他不说,怕一生热爱毛笔字的老师伤心。

王梓光又想到沐慈手拿羽毛笔的仙姿,觉得最大的优点是——适合装逼,一定会迅速在京城那些世家子女,纨绔少年中率先流行起来。

苏砚心里清楚,又是叹气:“这笔的好处多,长此以往,书法一道将要没落了。”

王梓光极清楚将来书法没落是一定的,只好劝:“老师,发展是挡不住的,不过您可以往好处想,以后但凡习学书法的,都是极热爱此道的,”毫不羞耻地指了指自己,又意有所指,“总比硬逼着某些不喜欢书法的人去练习要好。”

苏砚:“……”忽然手痒想揍学生了,肿么破?

最后苏砚发出一声长叹,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解脱般,道:“小小一支笔,是利于兴学兴国的。若因我之迂腐不化,阻了……”随即苦笑,拍拍王梓光的肩膀,“阻不住,你说得对,‘发展是挡不住的’。”

王梓光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书法老师。

是的,苏砚是真正的学者,大师。他在文学领域有相当造诣,却从不骄傲(较真不是骄傲);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;胸襟宽广而坦荡,尽管有不赞同,却因惠及千万百姓而做出让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