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5章 主官上堤(2 / 2)


沐慈说这个国家都是烂摊子,主要还是从财政赤字上看——这是恶性赤字。

良性的财政赤字,国库也空虚,但在可承受范围内,有计划地用明天的钱拿去做国家建设,完善国家福利,让整个国家产生有益的更大价值,是可以持续发展,也值得提倡的。

但恶性赤字就不好了,先不说导致恶性赤字的原因,只说后果——国库捉襟见肘,只要一环出问题,资金流跟不上,比如说打仗没军费啦,谁饿肚子给你拼命?发生大灾难啦,没钱谁给你物资拯救百姓?

百姓死得多,国家损失劳动力,明年的收成也难说了。紧接着就是国家信誉受损,民众对朝廷失去信心,然后整个国家说不定要破产……恶性循环,最终政局崩坏……百姓活不下去,就要起义……懂?

大幸的确够幸运,天授帝也的确厉害,十一年前把周边比较有威胁性的四个邻国打趴下了,最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过大型战争,军费支出就省了,不然早撑不到现在了。

……

再说,这么多主管递交辞呈,天授帝也hold不住,赶紧拿了名单来合欢殿问计,肯定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主管辞呈还在路上呢。

这么多人辞官,政体会瘫痪的。

这也是官员联手给皇帝颜色看,集体罢工逼迫皇帝撤销主官上堤的旨意。

在大幸,大臣撅圣旨是传统,也不会因抗旨杀头。抗旨的官员多了,皇帝有时候也得考虑退让。

沐慈看着一长串的上百个名字,气定神闲道:“看样子有问题或怯懦的官员还不少。”

天授帝也气啊,却知道不是抱怨的时候,问:“该怎么办?”

“别慌,在发布新政令的时候,我们都料到了这个局面。我先评估一些数据再来讨论怎么办。你这个名单,也太笼统了。”沐慈并不多抱怨,道,“丞相、参政,请先把这些名单的级别标上去,不要详细,只分州、府、郡……县级应该不会呈上来,但比例是可以预估的。再按照河域区分。例如西河流域的官员,归纳在一起。”

天授帝看九郎胸有成竹样子,心也跟着安定了,不再着急。

——九郎总有办法的。

跟着天授帝一起过来的,是焦头烂额的王又伦和李康两人,简直拿这个搅风搅雨的长乐王无法,不过“主官上堤”的政令能在他们那里通过,他们也要担责,就按捺心思,开始给名单标级别,统计数据。

沐慈还悠悠然加了一句:“以后这种名单,都最好分级或按其他属性归类,做成表格。今天就算了,你们报,我默算出来填个简单的。”

然后画成一张表,等两位重臣来报。

怎么说呢,反正长乐王一个少年,面对这种“一个没处理好就是举国动荡”的事情,是这么举重若轻,气定神闲,也让几个老头子安稳不少。

混了一辈子的人精总不能比一个少年心理素质还差吧?王又伦稳了稳心神,就开始念:“鲍欣,西河流域,东留郡郡守……”一个一个名字报出,沐慈就用一些符号在表格上计数。

都标好后,沐慈扫一眼,道:“西河流域是不是年年洪灾最严重,决口次数最多?”

“是!”李康回答,看一眼,也的确西河流域辞职的人最多。

沐慈道:“昨天,刚好是吏部李尚书上课,我问过各级各地主官的总数,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出入。”沐慈报了附近州郡的几个数字,见王又伦默了片刻,点头,才看着新挂在书房墙壁上的一张比较详细的大幸地图,用木笔在纸上画了几张地图的草图,把数据全部填入。

沐慈道:“西河流域,辞职者占比三成以下,临河流域辞职者占比百之十五以下……两江占比低于一成,当然还要计算辞表在路上的……情况比我预估的要好很多。要是超过一半,还真不好办,只能撤销‘主官上堤’的政令,硬扛下此次大灾,再徐徐图之。”

天授帝听他说法,三成以下不用退缩了?连忙问:“现在呢?”

“不忙。”沐慈神色变得郑重,认真看着天授帝和两位重臣:“一个蛀虫或无能怯懦者都没有,是过于理想的状态,根本不可能。但在危急局势,严苛政令之下,在最危险的区域能有低于三成的退缩者,说明这个国家的政体十分健康。皇帝,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皇者。”

沐慈双手抱拳,郑重对天授帝弯腰鞠躬,表达尊敬。

天授帝简直惊喜。

这是沐慈第一次对他表现出敬意,主动行礼。以前这孩子对他都是爱答不理的高冷范儿。天授帝根本没反应过来这会儿主动权都被九郎拿走了,他就跟个被表扬的下属似的,还沾沾自喜。

李康看天授帝笑得脸上都能开花……忍不住掩面。

天授帝赶紧把沐慈扶起来,抓着人家的小手就不放了。

沐慈也没计较,话锋一变,很严肃问天授帝:“尊敬的皇者,您打算继续用国家和百姓的鲜血惯着这些蛀虫,还是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‘职责与忠诚’?”

天授帝冷笑:“父皇当然需要能吏忠臣。”然后又拧眉,“只是,一下流放这么多官员……”也依然会造成政局不稳,特别在洪灾即将到来的时候。

沐慈却摇头:“不能流放。忠者死,奸者纵,不应该!”

几个人都没理解他的话。

沐慈解释道:“这些请辞的官员,堤坝决口的可能会很高。您流放了这些退缩者,却是变向保住了他们的性命。而且这时候肯继任的,大多是忠臣勇者,却在给退缩者承担风险。因为继任者成了主管,不论是谁,一律也要上堤的,他们就要用性命为前任买单,而退缩者虽然被流放,却保住了性命,遇到赦免,就抱着金银美人,回家享清福去了。”

这的确很有可能,而且根据《大幸律典》,流放者只罚款,哪怕诛灭九族,也只罚没非法所得,并不抄家的。

沐慈又说:“这时候也掰扯不清,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更换官员上面,洪灾不等人。”

是啊,其实天授帝倒不是流放不起这么多人,严打的时候流放的官员人数也不少,只是不会这么集中,又正处于洪灾来临的急迫阶段,需要人主持工作。

其实,就是怕洪灾来临没人工作,这一点最为难。

沐慈早就防着了,就建议皇帝……

“派兵吧!”

王又伦的心脏都吓得漏跳了一拍,李康直接揪掉了几缕胡子。

天授帝都有点吃惊:“派兵?派什么兵?”

“没时间去掰扯,雨下得太多了,随时会有危险。尊敬的皇者,您不是掌控兵权么?就用您的兵去镇压。”

沐慈在三个人恐怖的目光下,在那张上百人的名单上,写下:军事管制,主官必须上堤,退缩以逃兵论罪,斩立决!

沐慈写着鲜血淋漓的计策,面上依然淡定,没有丝毫人间的感情,平静道:“以事态紧急为名,宣布国家进入救灾紧急状态,暂时实行军事管制,特别是西河流域。您派出巡查御史,再派出禁军为督战队,代表您的最高旨意。现在,包括以后,都不允许在灾时辞官,不上堤也要押着上,病了抬上去,殉职给抚恤并恩及父母妻儿,抗命逃避者以战时抗命、逃兵罪论处。”

这都是要砍头的。

退缩辞官的官员是打算现在死,还是尽力修固堤防,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,就很好选了。

天授帝一辈子铁血,都有点被儿子的铁血狠辣手腕给震住了:“这也太……朝局会动荡的……”

“不,不会!三成以下只是局部混乱,不会造成全国动荡,如果速度够快控制住主官,连局部混乱都不会有。若什么都不做,大灾之后,民不聊生,才会举国动荡。”沐慈道。

这道理还真是,让人无法反驳。

“皇帝,您还有邸报,更有人才,想办法引导舆论,让本来就公正的道理压过怨恨之言,您就全面赢得了这场战争。”沐慈道。

天授帝是个优秀的皇者,细细想来,发现沐慈的方法是最有效的,可手段却太……让见惯风浪的皇帝都有些震惊,然后,心里涌出一点激动……

越来越激动!

说实话,天授帝暗搓搓玩过的手段加起来也没今天玩的这么大手笔,还是光明正大的阳谋。

玩大了,天授帝也不是怕,只有点犹豫:“牵扯太大,若真是大洪灾还好说,万一不是……”

他就算是皇帝也会被大家,被后世子孙骂死。

“大洪灾的概率已经上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五。”沐慈很笃定,随着资料越多,越发肯定。

天授帝也不由得重视起来,站起身,郑重问:“父皇需要一个理由,一个让你如此笃定有大洪灾的理由!”

沐慈双目依然平静直视天授帝:“您不会相信!”

“你说,只要是你说的,父皇就相信!”天授帝看看左右,“你们都退下!”又释放龙威,“不,退到一旁,远一点,今天在场的谁也不允许离开朕的视线。”

所有人退散,退到足够远的角落,不敢交谈。

沐慈缓缓站起身,道:“这是一种异常的全球自然气候变化。在大海比较热的区域,如果第一年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,就会让第二年整个世界的天象发生异常,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降雨过多,旱灾与洪水的危害也更大。在我们那边,每4年发生一次。你们这里……我没有数据,推测不出。但今年,一定就是一次。我预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,还会迎来一次大旱灾。”

天授帝却没听到旱灾,脑子里嗡嗡作响,有点站不稳,几乎是跌坐在椅子上,深呼吸一会儿才很虚弱地问:“你们……那边?……你……从哪里来?”

沐慈:“……”

这重点抓的……

“你从哪里来?”天授帝却穷追不舍。

“我不想说,也不想骗您,所以请不要问。”沐慈道。

天授帝指了指天空:“是不是那里?”

天授帝想起紫惑道人曾说自家九郎是“天龙下凡”,他一直不相信的,今天却不得不信。因为九郎的言行从来不像个关在冷宫十几年少年,他聪慧至极,甚至可称睿智,知道的东西也早已超脱了这个世界应有的认知。而九郎,也没有怎么装傻掩饰过。

沐慈看出天授帝有所误会,却还是没开口。

古代人相信人有转世,能够接受所谓“天龙下凡”,却不见得能接受某个异星的灵魂“鸠占鹊巢”,尽管他本是星君灵魂的一部分,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一个人,但那种事太玄乎,怎么解释得清楚?但沐慈更不屑于说谎,所以保持沉默。

而且,许多事沐慈但求问心无愧,他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对每一个人解释。

天授帝以为沐慈默认。

果然……

是真的,这个孩子,从天上来……

这一瞬间,皇帝看着沐慈的目光,复杂到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
天授帝忍不住问:“为了让我相信有大灾,为了拯救百姓,你不仅建议派兵,甚至不惜暴露……你冒这样的风险,值得吗?就不怕被千夫所指,百官仇恨?就不怕被当做妖孽,父……我杀掉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