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九十五章一斛珠引





  脸。

  一张小女孩的脸,映入镜中。

  衣着脏而破烂,脸上沾染着尘土与泥灰,一双眸子却是清亮得潋滟,有几分愣怔地看着铺子上的这一方菱花镜。

  这是一面八角菱花镜,以四朵牡丹簇拥为钮座,四周阳刻麒麟、天马、凤凰、鸾鸟,其间又饰以折枝花,一看便知绝非寻常人家可有之物。

  在下雪天阴霾的沉沉天光里,镜面依旧隐隐摇曳着如菱花般的幻光,倒映出女孩身后东市口熙攘喧闹的人群。

  她不知是回忆起了什么,微微蹙着眉抬起手来,似乎是想要抚摸那镜面上光怪陆离的幻象。

  “哪来的小花子想偷东西!”

  就在她轻颤的手指即将触到镜面之时,铺子里的一声暴喝伴随着脚步声急促而来。女孩似是一瞬间自梦中醒来一般,身形灵动地一转身,便消失在了东市口的人群里。

  “啧,跑得还挺快。”铺子的老板十分嫌恶地瞥了一眼她消失的方向,而后一面不明所以地眺望着东市口临时搭起的高台,一面取过那面菱花镜小心翼翼地擦拭起来。

  虽正值严冬,大片的雪花却还不及落在地上,便已融化在了鼎沸的人群之中,地上隔夜的积雪亦是早被纷乱的脚步踏作了乌黑的泥水。而随着不知是谁的一声高呼,人们便也顾不得各自的闲谈议论,齐齐地看向了同一个方向。

  一辆辆囚车在监斩官员的引领下次第向此处驶来。

  老板这才想了起来,今日正是处斩那通敌叛国贼人的日子。他自是也同那看热闹的百姓一般在心中咒骂了几句,复又感慨着这一家到底是世家大族,连他手中这面抄家前被短工偷出转卖的菱花镜也是如此精美。

  胡思乱想之间,那些囚车已穿过了人们愤怒投掷的烂叶与石子,停在了高台之侧,囚车中的人被依次推着踉跄走上了高台。

  隔着这般遥远的距离,他也看不清那些人脸上的神情,只是对着一个个形销骨立的身形暗自慨叹了一番诏狱的可怖。

  人群忽而攒动着向前挤过去,踮起脚向着高台的方向伸长了脖子。混乱之中老板隐约地看见了刽子手将那些人按着跪倒在刑台之上,这之后便只能见得一道道冷芒短促地落下,又似乎有殷红的液体高高飞溅起来。

  他看不见的是一具具无头的尸体瘫软着喷出血箭倒在高台之上,而凝着或是恐惧、或是绝望、亦有从容冷静的头颅骨碌碌地在台上滚动着。更有一些已落入了人群之中,引发了一些人避之不及的转身闪躲和另一些人的疯狂争抢。

  权倾朝野又如何?到头来也不过如此。没有临危赦免的诏书,更没有什么劫法场的戏码,当真无趣得紧。

  他这样想着,将反复擦拭过多遍的菱花镜重又放回了原处,转身回到了店里百无聊赖地坐下。

  他远远地看见东市口观刑的人群依旧骚动推搡着,过了许久才渐渐有了几分散去的迹象,人潮却是早已壅塞了各处的道路。官吏们驱赶着那些妄图上前割取尸体血肉以求辟邪祛病百姓,一时之间场面更为混乱。

  老板似是想起了些什么,暗暗骂了一句晦气,别过头不再去看那里的乱象。

  待得那些人终于散去后,东市口的地面上又多了些血肉模糊的人与肢体,血迹混杂着被踏成污水的积雪,刺目而又凄凉。

  雪还在纷纷地落着,官吏们司空见惯地处理着这些尸体,而那些纵横的血迹,不久也将被这场雪彻底掩埋。

  平康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,武帝斩谢景行、谢行止并两府男女子嗣于洛都东市口。余者悉没为奴,旋殁于苦役,至平康十八年秋,未有存者。

  时昭阳宫有宠妃明仪夫人玉氏宛嵘,谢景行妻妹也。闻谢氏将斩,乃被发跣足跪于含章殿前,三日而得免景行女长缨之罪。然,明仪夫人姊是夜携女投井,俱殁。帝哀之,乃赦行止嫡子徵死罪,留于定北军,无诏不得返京。

  ——《十二国春秋·前宁卷》